鄭安瀾說:

“王爺,我們向王爺購買你的這字幅,並不打算賣,而是準備留在家族中自己欣賞的,所以請王爺就不要以市價而論了。”

太原王氏王良才說:

“當然,如果王爺能多寫出來一些,我們也願意幫王爺把它賣掉。”

李元景說:

“這樣的詩,一個詩人一生能寫出來一首,就會名揚天下、千古流傳,怎麼可能能寫出來多少?

你們自己說,我把這字幅送進宮裡,請宮裡裝裱師裝裱,讓陛下蓋上他欣賞的印信,能值多少錢?”

李明誠說:

“趙王如果把這些字幅送進宮裡,不管值多少錢,都不會有我們的份兒了。

趙王為人講義氣、顧朋友,這我們都知道,我們和趙王打了這麼多交道,就不和趙王討價還價了,這字幅每一幅一百貫錢,怎麼樣?”

李元景說:

“李兄這樣說還差不多。

你們都是五姓七望在京城的管事,見多識廣,我這字幅,拿去宮裡裝裱之後,任何一幅出售的價格都不會少於一百貫錢,甚至有可能賣到二百、五百貫。

我們是生意夥伴,雖然我練習這字、寫出這詩耗費巨大,但我這人非常重視朋友之情,我就以每幅一百貫錢給諸位,也算是我們做了生意夥伴一場。”

李明誠七人聽了,心中都很高興:

李元景的這字幅,字型氣勢磅礴、遒勁有力,開一代先河,詩歌更是驚魂動魄、絕唱千古,一幅一百貫錢,真心不貴。

這字幅拿回去讓家族子弟們學習,其價值不可估量。

即使真的不想要了,拿去出售,價錢也不會低於一百貫錢,要知道字幅是珍藏的時間愈久愈珍貴、值錢。

但他們忽略了一件事,就是這樣的字幅,李元景寫起來非常容易,後來李元景寫了許多,爛大街了,價錢自然漲不上去了。

當然,如果把這些字幅放上幾百上千年,還是很值錢的。

價錢談好,李明誠七人立刻上前,各自拿了一張字幅,對七人來說,這些字幅的字都是同樣的氣勢磅礴,開一代先河,而這詩歌每一首都是驚魂動魄、千古絕唱,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或者說他們被李元景的這些詩歌震懵了,一時分辨不出來哪一首的藝術水平更高一些,哪一首的水平稍低一點了。

眾人各自伸手,拿完了字幅之後才發現,這字幅一共只有六張,李文誠下手晚了一點,等他伸手去拿的時候,沒有了。

李文誠當時就急了:

“這。這、這……

趙王殿下,這字幅只有六張,沒有我的了,這該怎麼辦呢?”

在李文誠、李明誠眾人眼裡,李元景的這些詩如此了不起,一個人一生如果能寫出來一首,那就會青史留芳、名垂千古了,李元景昨天寫出了那麼多,今天又寫出了六首,他即使再聰明、再有才華、再了不起,也不可能再寫出來一首這樣了不起的詩了。

所以,他們誰都沒有想到,讓李元景再寫一首,或者說不敢讓李元景再寫一首:

寫詩可不是到街上買蘿蔔,街上到處都是賣蘿蔔的,只要有錢,到街上就能買一袋子回來。

如果他們求李元景再寫一首,而李元景寫不出來好的,隨便寫一首湊數,那就不值一百貫錢了。

他們幾個都是老奸巨猾的商人,對任何商品的價值都知道得很清楚。

而李元景寫不出來了,他們七個人只有六首詩,該怎麼辦呢?

李文誠說:

“要不這六幅字我們七家合夥出錢,這字算我們七家的,我們七家輪流儲存,讓家族子弟學習?”

李明誠六人幾乎同時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