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和五姓七望談判(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造酒需要糧食,但京城人不同意他買糧食造酒,他買不到糧食,就只好拿這些東西和五姓七望換糧食。
這很好啊,五姓七望的糧食多得是!
別看大唐那些窮鬼們即使豐年也是吃糠咽菜、有人餓死、凍死,但五姓七望卻囤積有無數糧食,越是大災之年他們囤積的糧食越多。
大災之年糧食欠收,他們把糧食囤積起來,高價出售,每一次大災之年,他們就都會發一筆橫財。
現在李元景不敢在大唐買糧食,就不得不把他的這些東西拿來和五姓七望換糧食。
李遠景能造出來這些令所有人瘋狂、垂涎欲滴的好東西,但可惜李元景貴為王爺,他們不敢把李元景抓起來為他們製作這些東西,也不敢把李元景怎麼樣,他們也抓不到李元景的短處,沒辦法李元景,只能仗著他們五姓七望門第高貴、有權有勢,直接壓李元景,讓李元景把東西賣給他們。
現在李元景有了這個短處,那就好辦了,以後李元景造出的酒、香水、花露水,如果給他們的少,那就卡住糧食,讓李元景得不到糧食,他就沒有辦法造酒、香水、花露水,那他就沒辦法賺錢。
自認為抓到了李元景短處的李明誠七人,不再擔心李元景這麼好說話,又是有什麼陰謀詭在算計他們,七人的心情好了起來。
分配好了這些東西之後,李元景開始和李明誠七人商討酒、香水、花露水、茶葉的價錢。
李元景說:
“做生意講究誠信公平,所以這些東西的價錢,我不會定價太高,讓你們沒有錢賺,當然你們也不能壓得太低,讓我不夠本,既然我們合夥做生意,那就要都有錢賺。”
李明誠七人聽了自然同意李元景說的這些話,他們還真怕李元景把這些東西的價錢定得太高,那時他們就沒有多少賺的了, 李元景的東西雖好,但如果價錢高得人們買不起,那生意就做不成了。
李元景說:
“我們大唐的酒價,七位也都知道,濁酒三百文錢一斗,清酒十貫錢一斗,但即使最昂貴的清酒,比起我的白酒,也有天地懸殊。
我的這些酒,如果運到突厥、吐蕃、大食、高句麗,那價錢就會增加十倍,所以我的這白酒每鬥賣五十貫錢,不算多吧?”
唐朝時文人們喜歡喝酒寫詩,所以留下了許多關於酒價的詩句:
杜甫在《逼側行贈畢四曜》中寫道:
“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斗酒三百銅錢。
而李白“金樽美酒鬥十千”,王維“新豐美酒鬥十千”,一斗酒十貫,一萬銅錢。
差距這麼大,就是因為杜甫窮困潦倒,只能喝便宜的濁酒,而李白被稱為詩仙,到了哪裡都是貴賓,人們請他喝的都是清酒,昂貴的酒。
唐時一斗相當於現在的十二三斤,每鬥賣五十貫錢,相當於一斤三四貫錢。
貞觀二年時,基本上一文錢能買一斤米,四貫錢能買四千斤米,按照現在的米價,一斤米三塊錢,那一斤酒就相當於賣了一萬二千塊錢,這價錢,比現代的茅臺都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