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解決天災的辦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大唐,因為沒有鋼筋、水泥,建平房暫時不太現實,但可以燒磚瓦,建磚瓦房,磚瓦房足足可以抵抗雪災了。
衣服也是個大問題,此時的大唐,人們不會脫棉籽、彈棉花技術,棉花只是被作為觀賞植物,還沒有被用作製作棉衣、棉被上,人們穿的衣服要麼是皮衣、錦衣,要麼是麻衣。
但這些衣服御寒能力都很差,皮衣、錦衣都比較昂貴,一般人穿不起。
麻衣雖然便宜,但對窮得沒有飯吃的人來說,穿麻衣都會成為一種奢望,當寒冷的冬天到來時,許多人都是死路一條。
雖然李元景知道棉花脫棉籽、彈棉花的技術,可以用棉花製作棉衣、棉被,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時間不可能種出許多棉花讓人們做棉衣棉被禦寒。
所以李元景現在所能想到的禦寒之物,只能是羊毛、鴨絨等東西。
羊毛可以織毛衣,鴨絨可以填充在布料裡邊做成鴨絨襖。
要想獲得大量的羊毛只能從突厥那裡購買。
而想從突厥那裡購買羊毛,就要有錢,或者突厥非常喜歡的東西去換。
突覺非常喜歡大唐什麼東西呢?
嗯,茶葉、瓷器、食鹽、絲綢……
好!
有辦法了!
元景一下子想出了對付寒災的辦法,同時這方法也可以對付飢餓。
時間很緊,要抓緊時間啊!
李遠景走在路上,把他接下來他要乾的事,一一規劃出來。
來到程府,弔唁了程咬金夫人、安慰了程處嗣一番,然後李元景轉回他的趙王府,開始準備。
李遠景先找了幾張宣紙,在紙上畫水車的模型圖。
水車其實非常簡單,一個大輪子,輪子上橫著布上水槽,水槽連著輸水槽。
把水車放在水中,水衝擊水車輪子,水車輪子把水帶到輸水槽上,水透過輸水槽,把水帶到岸邊,然後這水就可以透過岸邊的水渠澆灌到田地裡了。
畫圖的時候李元景才想到一個問題,就是軸承!
軸承可以說是現代機器工業最基礎、最關鍵、最重要的零部件,如果沒有軸承,汽車無法奔跑、機器無法運轉,整個現代機器工業就無法進行。
唐代還沒有發明軸承,而造水車,沒有軸承,僅憑車軸在支架上轉動,不但極其笨重、效率低下,而且還極易磨損壞,一架水車用不了多久就需要更換車軸、支架。
那就再畫一個軸承的模型圖,這軸承不但可以在水車上使用,還可以在馬車等所有需要轉動的輪子上使用。
畫完了軸承,和風車模型圖,李元景讓李世忠拿著軸承模型去找鐵匠打製,同時他命令丁俊豪找來了一些質量最差的鹽,把這些鹽融化在水中,然後用細布把這些鹽過濾了幾遍,把裡面的雜質全都過濾乾淨了,李元景讓把過濾過的鹽水倒在鐵鍋裡,讓一名下人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