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傳到了登利可汗的耳朵裡,當然也令他恐懼萬分。

可是城外的那些聯軍,行動的速度太快。登利可汗還沒來得及想明白是逃跑,或者是帶著什麼人、帶著什麼寶貴財物逃跑,就被聯軍包圍在了王城內。

按說王城內的兵將也不在少數,先不說這些官將及其僕從,就是真正的禁衛戰士,也有兩三萬人。而城外的聯軍數量,比這個多一些也有限。

可是不行啊。敗兵是沒有膽氣的。這對於任何一個族屬的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道理與現象。

現在,就連統領十餘萬精兵的統帥,左殺判闕特勤都生死不明。這樣的心理打擊,對於每一個將士的心理,都是極其嚴重的殘酷打擊。

兵將不敢冒死突圍,登利可汗也就只能做出英雄的模樣,誓與王城共存亡!

兵將們出城作戰不敢,冒死突圍又怕被天雷追上來打擊。可是大汗說死守王城,他們還是願意的。

首先,兵將們有家眷在城內,要保住家人的安好,這是必須的;

其次,王城雖然不大,但畢竟是石頭壘砌的。規制上也很完備,是漢人工匠以漢地城池的模樣建造的。很堅固,防禦工事齊全。城內也儲備了許多石塊,聯軍若要用什麼鵝車之類的器械攻城的話,那就用這些石頭狠狠地還擊;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兵將們都怕死。城外的聯軍再兇悍,也畢竟遙遠。打起來的話,城內幾萬名兵將,也未必都戰死。可是不參與守城的話,登利可汗只要發出冷笑,就不知道誰會立即死於他的劍下了。

登利可汗對於兵將們的心理活動,也是瞭如指掌。

世上任何一個人,只要結伴團結起來,就是無堅不摧。只要動了私心,再多的人數,也是散沙而不堪一擊。

因此,登利可汗的陰冷笑聲一發出,眾人就已經是渾身戰慄了。

不用說什麼,只有表忠心。

官將們硬著頭皮,高呼“大汗英明”、“為大汗而死”、“與王城共存亡”等熱血口號之後,就走出了大帳,邁步走進了徹骨的寒風中。

再次站上城頭,登利可汗望著城外無邊的旌旗,自己的身體也猶如那些在寒風中擺動不停的旗幟一般,顫抖個不停。

城外的茫茫雪原中,有一人騎馬奔來城前。

這人金髮碧眼,身材高大魁梧。只見他勒住馬韁繩後,坐下的那匹通體血紅的戰馬,立即揚起前蹄,發出一聲嘶吼。

這嘶吼與天上的雄鷹啼鳴混在一起,令聽到的人都為之一震。

“突厥人不能被你這昏庸殘暴的人統領!”那人在城下大叫著,“阿史那博恆不忍見到同族的人為你送死!”

登利可汗聽著阿史那博恆的名字,久久地呆愣著,只任寒風來回擊打著他的身軀。

阿史那博恆掃視了一眼城上的兵將,再次大吼道:“現在,你們出城投降,可保自己及家人的性命!城外的百姓,我們已經安頓好了。他們在等著你們團聚!再無猶豫的時間與機會,我們明日天亮,立刻攻城!”

城上的兵將聽到,臉色與城外的雪原是一個顏色了:盡是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