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順昌逆亡的警告(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著這些面帶憤怒的人,宋通大聲說道:“李陵的後人,可有在部伍中的?”
李陵,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他曾經率領五千步卒,與匈奴騎兵大戰多日。外無救兵,自己的部伍又都是死傷殆盡,就連武器也都沒有的情況下,李陵選擇了投降匈奴人。
後來,他娶了匈奴女子為妻,就一直生活在匈奴境內,直到死去。他的後代於黠戛斯人中,目前存在一支。
聽到宋通連聲喝問,黠戛斯人的部伍中,終於有人大聲回應。
聽這回應的人數不少,宋通再說道:“既然承認是漢人的後代,那麼就不應該與漢人為敵!”
黠戛斯人沉默片刻,現場只能聽到寒風的呼嘯聲。
阿史那博恆見黠戛斯人不斷地接頭接耳,心裡有些擔憂。他湊近宋通說道:“將軍,趁著他們猶豫不定,我們一鼓作氣殺散他們就是!”
宋通略微搖頭,回應著說道:“不可!”
果然,黠戛斯人商量之後,就有人走出陣前。
這人到了宋通近前,躬身施了一禮後說道:“我們聽從您的建議,先退回去。”
阿史那博恆暗自佩服宋通的鎮定,但他還沒開口,卻見宋通再大聲說道:“想要永遠安寧嗎?!”
黠戛斯人聽了再是一愣,呆看著宋通不語。
世人誰想一降生下來,就每天都沉浸在相互的仇殺之中呢?
大漠安寧?當然想啊!
可是大漠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一天的安寧。現在這名唐將說的話,豈不是妄言嗎?
不待黠戛斯人開口,宋通繼續大聲說道:“我等既不是來幫助你們拼殺回紇人,也不是幫助他們來與你們拼鬥的。現在,大漠中最為猖狂的人,就是處於烏德鞬山的突厥人!”
黠戛斯人聽到這話,不禁連連點頭。
“他們出爾反爾,對大唐的恩遇陰奉陽違,報以嘲笑。”宋通大聲陳述著突厥人的無禮。
他的話,並不是虛言。現在仍有唐代李隆基派了許多唐人工匠,去烏德鞬山的突厥汗庭,相助突厥人修築城池。另外,在突厥可汗的叔叔去世時,李隆基特意派人送來國書,並鐫刻在巨大的石碑上,作為記頌。
這面石碑的正面,是李隆基親筆書寫的期待兩方和睦的寄語。而狡詐兇殘的突厥人,在漢人工匠離去後,卻在這座石碑的兩側,鐫刻上了仇視唐人,挑撥各族不和的言語。
唐玄宗李隆基的題述大致是: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猶朕之子也。父子之義,既在敦崇;兄弟之親,得無連類。俱為子愛,再感深情。是用故製作豐碑,發揮遐徼,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
而突厥人再於石碑的其它幾側,除了歌頌逝者的豐功偉績之外,另外記寫:漢人不讓真正聰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獲得發展。如若有人犯了錯誤,漢人決不赦免任何他人,從其直系親屬,直到氏族、部落。你們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話語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殺害。啊,突厥人,你們將要死亡!如果你們試圖移居到南方的總材山區及吐葛爾統平原,突厥人啊,你們便將死亡!……
當然,還有對於其他諸族的警示,無非就是順昌逆亡的話予以警告。
聽著宋通的慷慨陳詞,也備受突厥人欺凌的黠戛斯人,心中逐漸生出怒火。
可是這樣的怒火又不是一天才有的。多少年以來,黠戛斯人之所以躲在高寒之地,正是因為突厥人地不斷欺侮。
打不過突厥人,更好提防興盛起來的回紇人,黠戛斯人的處境,可謂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