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喜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通雖然發問,伏地南卻未作回應。他之所為難,那是因為當初他入京覲見皇帝時,與這個李屹打過交道。
是李屹暗中找他,讓他帶上阿史那博恆和曹世宇,所以伏地南才會出言懇求禮部的人,並最終帶走了這二人。
伏地南為什麼要答應李屹這個請求呢?
內裡的原因不清楚,但伏地南只聽到李屹對他說了一句話,就不敢不從命了。
李屹對他私語時,只說了自己是現在的宰執李林甫的子侄輩。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屹卻不肯說得太多。
既然如此,伏地南知道這些朝中的貴人,因為近在皇帝身邊,真的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自己的父親承宗,就是被猜疑而獲罪。膽量不大的伏地南,更加不敢不倍加小心。
答應了李屹,卻引來了宋通,伏地南當時雖然害怕,但最終卻感到幸運結識了他。
現在宋通提起此事,伏地南還是不敢多說什麼。
宋通見狀,也就不再多問。請崔希逸屏退閒雜人等後,他再低聲說道:“李屹是李林甫的侄子。我在京城時就已知道,但並未拆穿他。”
崔希逸略微吃驚後,問道:“為何?”
“他逼我殺死阿史那博恆,”宋通低聲說道,“其實,是因為李林甫想以此來達成與境外東突厥的協議。”
崔希逸更加驚訝,只好耐心地聽宋通說下去。
原來,阿史那博恆自幼與親人離別,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他的父親有繼承東突厥汗王大位的可能,但在貴族的爭鬥中落敗身亡。
阿史那博恆被親信就走,找人代為撫養。可是,已經登上大位的汗王,並不想放過這個未成年的孩子,就四處尋找以便加害。
養父母一家因此遭害,阿史那博恆也逐漸猜到了一些內情。
流落到唐地以後,隱跡下來的他,受到唐人照顧的同時,也不時遭遇到來自漠北的突厥人的查訪。
這些人裡面,有的是現任汗王的刺客,有的是現任汗王的對敵,想要扶持阿史那博恆的。
阿史那博恆自覺年幼,又沒有根基,在接連躲避這些人的同時,就加入了唐軍,更被調入長安。
李林甫因為身任禮部主官,也就在與境外諸族的迎來送往中,接觸到了不同派系的突厥人。
出於個人考慮,他認為殺死阿史那博恆,以求得現任汗王不騷擾大唐,是個簡單的好主意。因此,他就讓遠方的侄子李屹,設下了圈套。
由出身平凡的宋通,去執行刺殺阿史那博恆的任務成功了,找個機會處死宋通;不成功,那就再尋找機會,殺死宋通和阿史那博恆二人。
計議自覺很好,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宋通並非簡單可以對付的尋常之輩:這是穿越過來,必欲逞豪的人,怎麼可能輕易被人所害?
透過蛛絲馬跡,宋通在禁軍的監舍內,就已經知道了李屹的名字與李林甫的子侄們,都是帶有山字旁的。
再透過觀察李屹與李林甫交往的細節,宋通已經確定:這二人必有壞主意!
刺殺普通的禁衛兵士阿史那博恆,李屹等人又是那麼急切,這有什麼必要呢?
宋通暗中注意之下,再又發現了曹世宇和阿史那博恆過從甚密的同時,也是隱情的。
曹世宇知道阿史那博恆的身世,而這個曹世宇,更是帶著粟特人的精明,想要與安祿山勾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