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阿史那博恆,宋通只是略微笑笑:“肯定會見到的,阿史那不必著急。”

幾人敘談片刻,阿史那博恆等人就趕回崔希逸那邊。

隨即,崔希逸安排已定後自率中軍,仲朗傑押解糧秣等軍資在後。

號令下達之後,金鼓聲立即響遍山谷,各色軍旗隨即被兵士們舉在手裡。

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落,在這列猶如長龍般的行軍之中飛舞著。

唐軍行軍快速地向張掖川穀道的南端,向著清海西的廣闊天地而去。

唐軍迅速尾隨而來的訊息報來,剛回到伏俟城的乞力徐只有在哀嘆連聲中,趕緊準備應敵。

他先命沿路各處軍防的蕃兵蕃將們,予以拼死抵擋。然後,他再緊急釋出命令:伏俟城周邊的,所有能夠調集的兵將、百姓、奴隸,全部集中到伏俟城中來。

一時間,伏俟城周邊的曠野中,人員、牲畜如同潮水流向窪地一般,四面集來。

站在城頭,乞力徐一言不發地看著城外湧來的兵民。他身邊的裨將,發出了豪闊的話,令他心中倍覺安慰。

“大相,我們現在是據守堅城。唐軍的確在張掖川穀道獲勝,可是他們窮追不捨,已是疲憊至極。”裨將笑著說道,“到那時,他們稍作攻擊伏俟城不得。呵呵,我們就可以迅速反擊。”

說著,裨將手指城外北面的曠野,繼續說道:“從仲曲河一直到伏俟城近前的這片荒野,將會是唐軍的葬身之地。”

說完,這名崇信佛教的裨將,更還提前為唐軍的覆沒而誦經祝告起來。

這樣令人大發豪情的話聽來,連敗之下的乞力徐,此時心中怎能不歡喜?

去年年初就是兩次大敗;籌備許久之後,今年分兵兩路,一條進入大斗拔谷,一條進入張掖川,又都幾乎是全軍覆沒。

這樣的軍情,如何向遠在三千多里外的,身處邏些的那些貴人們回報?

倒還好。在乞力徐感到最為羞惱的時候,唐軍不知天高地厚地追趕而來。

哼!這樣急迫,難道你們要一直殺到邏些去嗎?!

心中氣憤轉為必欲殲滅狂妄追兵的豪氣,尤其難得的是,自張掖川遠道而來的追兵中,有崔希逸!

乞力徐現在只有冷笑不已:崔希逸再是勇敢,也有天然性格的缺陷——為人太過忠厚,就不能針對臨機遇到的事,進行巧妙地轉圜。

現在他驅動大兵遠道來襲,就是耿直帶來的現象。他只想一鼓作氣,卻不知道我乞力徐,畢竟提前你們許多天回到了伏俟城,不知道我乞力徐早已做好了迎擊你們,全殲你們的準備嗎!

乞力徐這邊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而崔希逸率領的三萬唐軍,也勢如破竹一般,越過了去年獲得大勝的舊戰場——仲曲河。

東面是清海湖,西面是連綿的山嶺;背後的北面,崔希逸頗有自信地認為,將會永遠屬於大唐。

而唐軍正對著的南面曠野,崔希逸必要與乞力徐在伏俟城外的荒野中一戰!

胸中豪氣萬丈,崔希逸立刻傳佈命令:前軍迅速掃清沿路的阻擊之敵,儘快到達伏俟城!

接到命令的哥舒翰,不用催促也會加緊催促,所率部伍兵將們前進的腳步。

他深知,崔希逸此次必要獲得大勝。而且,他更隱約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場唐軍志在必得的大勝。因為,宋通率領的那兩千餘名火器營的兵將,只用了數百人,就輕而易舉地阻擊了試圖東渡逃走的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