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推測(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嘆著氣,紛紛稱是。
仲朗傑半躺在氈墊上,伸手把蓋在身上的皮袍再往上拽了拽。看著神色焦慮的同袍們,他苦笑一下,暫時沉默下來。
眾人圍坐在他身邊,除了慰問的言詞以外,仍是埋怨不斷。
七嘴八舌地說了好久,眾人卻見仲朗傑一言不發,更覺心中洩氣。猜測他此刻的心情,必也是極為沮喪,眾人就紛紛起身,想要告辭離去。
“為大蕃長久計,仲朗傑身命在所不惜,更還怕幾句斥責嗎?”仲朗傑說完,閉上眼睛休息。
眾人聽著一愣,靜立許久後,各自相顧看看,就嘆著氣走出了氈帳。
帳內安靜下來,仲朗傑的耳朵裡,只能聽到幹牛糞燃燒時,偶爾發出的輕響。
閉著眼睛,他想念著遠在南面象雄之地的親人,想著從軍以來的見聞、征戰經歷,想著與龍本佳巴去到神武營訪問,想著與宋通的結識經過。
再想起大斗拔谷中被圍困的兇險,以及身處連綿山谷中的焉支山牧馬監,仲朗傑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
兵家之爭,機心狡詐萬端;戰場拼殺,血肉橫飛慘烈。
他暗暗地念道:宋通,這樣的計議,真的可以成功嗎?
仲朗傑不惜以身試險,在一定程度上,攪擾、引導了乞力徐,對於情勢分析的心神。
這樣的反間計,對於身在涼州軍府,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的唐方諸將,卻是無從知曉。
哪怕是和仲朗傑一起定下計議的宋通,對於仲朗傑能否活下來,能否獲得乞力徐的信任,也是茫然無所知。
作戰憑藉的不僅是智謀,待到決策時,更需要和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與敵人拼殺時那樣的決絕勇氣。
崔希逸帶領文武官將,對於蕃方的異動,也早就探知清楚。可是面對蕃方進攻的多種選擇,官將們也是眾說紛紜。
巨大的沙盤桌案邊,崔希逸手捋鬍鬚,默然看著上面的山川河流、道路險隘等模型。
已經爭論了多日,現在眾人的主要目光,也投在了大斗拔谷和張掖川,這兩個蕃方極有可能進攻的線路。
原因很簡單。
蕃方從大斗拔谷進來,就可以在北面的甘州、焉支山一帶大肆擄掠。而且,蕃方對於那邊的山路很熟悉。
蕃方作戰失利,如果遭遇唐兵的圍追堵截,蕃方就可以把大隊分散成小隊,穿越山谷或者翻山越嶺逃回蕃地。
蕃方作戰獲勝,就可以再反身順著大斗拔谷的山道,迅速退回蕃地。
蕃方如果從張掖川一線進來,那就是直奔涼州而來。涼州附近的牛羊駝馬也很多,更因為聚居的人員數量大,糧秣的數量也就更加巨大。他們搶掠的數量,自然也是巨大。
而且,蕃方如果進攻順利,更可能逼近,甚至進攻涼州。攻城當然很艱難,可是羞惱至極的乞力徐,想要藉此報復崔希逸,也是極有可能的事。
眾位官將對於張掖川一線,大都不敢多說什麼。因為乞力徐如果選擇這條線路進攻,這個意圖就很明顯:無論能夠搶掠多少財物,乞力徐最想要的,就是崔希逸被朝廷斥責而調離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