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崔希逸與王維分別寫出奏章,立即派飛騎急報長安。

辦好後,二人相視一笑,但其間仍是多有無奈。

宋通也知道,官員們相互推諉,甚至有意拖著不辦理公務的狀況,既是由來已久,更不會一時斷絕。

這是官員的體制造成的,而非律令格式就可以使其杜絕。

比如,唐制,官員接到小事,務必於三日內處理完畢。再依據接管事情的終要程度,依次延長辦理天數。

但規定是規定,實際操作中,絕非如此可知。

小事自不必提,即如制裁造假錢的案件,也是一波三折。甚至,扯皮爭吵到最後,因為涉及的皇族、貴宦太多,而不了了之。

又還不止於此。數次規模頗大的造假錢案件,最終竟然以“惡錢與好錢並行”的方式結案。這樣,明擺著就是使得造假錢的最大受益者——皇親貴宦們得到最大利益。

這些人,才是擁有緡錢數量最龐大的群體。他們擁有緡錢的數量,遠遠地超過了商人群體。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弱者不必梗著脖子去找死。因為法令主要就是為這些人制定,並以打罵、處罰這些人,來警示整體人:律令格式,是存在的,是存在於強勢者手中的。

既然尋常事還要扯皮,一下子要處置遠在兩千裡之外的,山谷中的那些蕃人俘虜,身在長安朝堂中,穿著各色錦袍,以名士清流自居的貴宦們,當然要好好爭吵(思量、考慮)一番,甚至像是炒花生那樣,反覆地炒(吵)。

長安那邊接連受到河西軍府的牒報,每日裡爭執不停。好容易有個初步方案,再派人快傳至蕃方。

蕃方商量後,再回饋給長安。

如此來往,一時間不能決定,也是可想而知的。

暫時沒有迴音,崔希逸等人除了處置日常軍務、耕種的事宜以外,再就是加緊習練兵士。

宋通先是帶著陳暉、嵬飛猿等人,趕回天雷場,繼續查驗、監督新式武械的製造,以及千餘名兵士操作新式武械的習練。

鄭德淳等道長、道士們,再依據宋通的指導,對這些火器,進行升級改造。

宋通見天雷場內的各項事務都是正常,就讓陳暉協助、督促鄭德淳等人制造武械;嵬飛猿監督兵士們每日的習練。

而宋通自己,再返回涼州,察看莊稼及棉花的長勢。

小麥已經收割完畢,西瓜試種已然成功。送到軍府後,再分別贈送了官將及部分兵士嘗吃,眾人都說甘美異常。

棉花於開春後種下,此時在頂端已有花蕾出現。

和他一起到農田察看的崔希逸和王維,都是讚不絕口。

王維聽宋通說,現在這些小小的花蕾,日後將會結出雪白的花朵。

而那些花朵,採摘下來後,更可以製作出穿在身上柔順、舒適的衣裝。

“棉花製作的衣裝,摸著輕柔,穿著溫暖。相對絹帛,並不為差!”宋通對王維笑著說道。

聽著他的話,王維更是覺得新奇,連連追問道:“還要多久,才可以穿上你說的‘棉’製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