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會有上千件,以供眾人每人一件分得。即便如此,也有器皿大小、輕重的差別。分賞不均,也必會各自不滿可知。

看著眾人又是沉默,崔希逸不僅在笑著說道:“諸位聽崔某一句——若想得到黃金器皿的,就進行切割。若想變換為絹帛、米糧,郵傳回家中的,節度使府就以商賈販賣的價格,為諸位登記造冊!”

這話一出,眾人都覺得公平至極。齊聲說“可”之後,兵將們再次歡呼雀躍起來。

唐代有明確規定,黃金器皿不能直接用去採買糧食、酒肉。因此,拿著這些黃金器皿也是無用。

兵將們就只得狠狠地多看幾眼,再還是要求換成米糧、絹帛,或者再留些緡錢自用,其餘都請節度使府透過郵傳,寄給家人。

見兵將們認同,崔希逸嚴肅地說道:“諸位獲賞心情急切,但也須知,先有眾多同袍作戰死傷。因此,崔某提議,先給予戰死的同袍,另外補發賞賜。”

唐制,士兵戰死,一定要將其屍體,殮入棺木送回故鄉。士兵的撫卹金是一匹絹;隊正是兩匹。按官階,依次上升。

此次戰死的兵士,已經獲得了這些待遇。現在崔希逸提議的,是再額外多給一些。

畢竟是一個軍營的同袍,又是節度使親自提議,兵將們立刻答應下來。

隨後,梁和就笑著說,等到天亮後,將這些器皿予以稱重,再進行計價。但兵士們早已按耐不住,總覺得夜長夢多,恐怕生出意外,或者官將們反悔。

既然如此,崔希逸就笑著命梁和找來軍中的司倉參軍,現場立即進行稱重。再結合司禮參軍上報的個人功勞,對兵將們進行具體賞賜物品的記錄。

忙碌多時,已是深夜時分。終於記錄清楚了,眾兵將都感到心滿意足。

眾人被梁和、哥舒翰等人勸走安歇,崔希逸、王維、宋通等人敘談幾句,也就轉去睡覺。

現場存放黃金器皿的木箱,再被梁和指揮著兵士,抬進牛車內。隨後,梁和與哥舒翰,輪換著各自帶著十幾人,徹夜守護在牛車邊。

大斗拔谷中,才見到魚肚白的熹微天色,崔希逸就已走出屋舍。宋通和阿史那博恆,陪伴在他身側。

校場內的篝火餘燼、氈墊、酒瓶、酒甕等,已被清理乾淨。演武臺的旗杆上,軍旗在晨風中微微擺動。

那輛黑色車廂的牛車,靜靜地停放在演武臺下。

守護在旁邊的梁和,見到崔希逸走來,連忙近前施禮。

再寬慰了梁和幾句,崔希逸也就想直接返回涼州。

梁和欲要召集兵士們來送行,被崔希逸笑著阻止:“不要過多打擾兵士。”

說話間,哥舒翰也和王維走來。

聽到崔希逸說現在就要離開軍營,哥舒翰本來也要返回設在大斗拔谷北端的,大斗軍軍府。此時聽到崔希逸的話,他立刻遵命。

將侍衛們召集到身邊,崔希逸隨即上馬,王維陪在旁邊。宋通和阿史那博恆帶著十幾人,繼續跟行在牛車邊,向營門處走去。

梁和只好帶著身邊的十幾名兵士,走去相送。

牛車遇到上坡,當然是爬行費力。現在是下坡,畢竟車身沉重,擔心慣性太大而發生意外,更是要倍加小心。因此,宋通等人再次下馬,幫著拉拽牛車。

車身沉重,宋通等人使盡全力,還是覺得牛車難以控制。

眼見牛車前行偏斜,阿史那博恆一邊身子後仰著拉住車身,一邊口中大呼道:“車伕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