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奔波過後,宋通等人已經接近了白山戍堡。

騎馬立於高地,眼望連綿起伏的山丘,王維頓覺視野更加開闊。

橫亙在大磧邊緣的長長的土石牆中,一座嚴整戍堡聳峙其間。

白山戍堡因為建制已久,又處於邊地險要,因此規模相對普通戍堡大得多。它與普通的城,在建築形制上並無大的差別,只是縮小版的而已。

此時,白山戍的門樓、城牆頂端,以及角墩上,也飄舞著各色軍旗。

宋通等人騎馬緩緩地從山坡上下去驛道中,陳暉帶人先行前去戍堡中通報。

穿過幾條小河,一道寬闊的河流,水勢平緩地蜿蜒北去。水面如鏡,映襯著藍天白雲,和在河邊不遠處的這座雄威的邊塞。

二三十名兵士,在番值後來到戍堡附近的農田中,正在除草勞作。

邊地戍守的兵士,不是隻拿著刀槍執勤。因為並非總是打仗,朝廷為了人盡其力,就要求兵士們在執勤的業餘時間,開墾烽燧、戍堡周邊的土地,耕種自食。對於這些執勤與勞作,有相當嚴格的每日文字記錄。

見到宋通、王維等陌生來訪者,兵士們感到很新奇。

他們停下手中的活計,拄著各自手中的農具,看向騎馬走來的幾人,並且低聲說笑著。

地裡的莊稼,已經長到齊腰高。綠油油的一片,大概有百十畝的樣子。

眼見此狀,王維和勞作的兵士們揮手致意後,再連連稱讚道:“兵士們殺敵、番值,再於無戰事的時候進行農耕。大唐境內萬民康樂,皆賴於戍守的邊地兵將。”

宋通一邊稱是,一邊從馬上下來。

王維見宋通擔心馬驚而踩踏莊稼,也連忙從馬背上下來。

二人手中牽著馬韁繩,從農田中間的驛道中,緩步向戍堡走去。

見到這二人頗為有利,勞作的兵士們也大膽地向二人喊了一聲:“好官將!”

聽著這話,宋通和王維再次對兵士們拱手致意。隨後,兵士們繼續勞作,這二人也牽馬走去戍堡。

驛道的盡頭,就是戍堡的大門處。門前同樣有一道,寬達一丈有餘的城濠。吊橋搭在城濠上,旁邊是幾間土石簡易壘砌的鋪房。

十幾名兵士各自拿著長槍、陌刀,戍守在鋪房旁邊。先行趕去的陳暉等人,正在與一名兵士校驗牒符。

隨後,這名兵士就迅速跑進戍堡。不多時,就有一名鎮將大步走了出來。

宋通和王維已經到達城濠邊,鎮將連連施禮後,邀請眾人進去戍堡。

踏過吊橋,繞行了羊馬牆,再穿過甕城後,鎮將就叫來幾名兵士,把宋通等人的馬匹牽走。

隨後,他就帶領幾人,進入戍堡內。

內部的建築規模不大,但同樣也是城池的標準樣式——一條南北的寬闊直街,兩側是鋪房及住所。

穿過闊大校場,王維仰頭看向演武臺的旗杆。

旗杆上面,有一面丈餘寬的飛虎旗。此刻,它正在邊地的長風中,“呼啦啦”地飛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