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焉支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通沉思一會兒後,施禮回道:“是戰是和,此時斷言尚早。而且,這最終取決於唐蕃高層的決議,非我等著急就可以做出決定。但眼下又一事,宋某覺得應該儘快解決!”
眾人聽罷,都先後詢問是什麼樣的事,如此緊急。
宋通掃視一圈後,鎮定地回道:“向朝廷請命——釋放蕃人俘虜回去蕃地!”
這話一出口,眾人皆是愕然。
武將們當然覺得俘獲這些蕃人,並非是他們自動走進唐營,而是經過了許多血戰,才把他們俘虜的,怎能輕易放他們回去?
文官們也都知道:按慣例,雙方的俘虜各自回去,應該或者透過交換,或者透過絹帛、牛馬、皮裘、糧食等物贖回。
現在,蕃方雖然來往多次使者、書牒,但只說請求釋放俘虜,能夠給出的物品的數量,也與往日裡正常數目,相差太多。
既然蕃方沒有表示出足夠的誠意,這些蕃人俘虜,自然不應該這麼痛快地釋放回去。
因此,眾人都對宋通的提議,表示明確反對。
崔希逸思忖許久後,再問道:“宋六這樣說,肯定是有心中計議了,就說出來聽聽。”
宋通再次施禮後,將自己的見解陳說出來。
首先,這些蕃人俘虜,雖然可以為大唐做些勞務。但對應的是,因為大機率要被交換回去,因此唐方並不敢對他們虐待。每日的飲食,再有衣物破損的更換,也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次,扣押著這些俘虜,只能激化唐蕃雙方的矛盾。一旦有激化的事件發生,雙方必是血拼連連。目前,唐方雖然對蕃方進行了先發打擊,但那也是吐蕃肆意進攻大唐屬國小勃律的後果。對此,蕃方也是心知肚明。他們自知理虧,所以現在才只提俘虜,而沒有立刻反擊。
最後,這些俘虜放回去,蕃方必會感恩,也肯定有大量的賠償物獻給唐方。
宋通說了自己的見解,再對眾人說道:“俘虜的換回,無非就是贖回的財物數目的多寡,以及放他們回去的具體時間而已。我們再有不滿,也不能長期扣押這麼多的俘虜。留在唐地,俘虜們不會心安,也是我方的隱患。”
眾人聽罷,也都覺得很有道理。除了宋通所說的這些,另有就是蕃方對於這麼大數量的俘虜,被扣押在唐地,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有武將思慮後問道:“這些俘虜,都是蕃人的精兵。他們回去,若是再次拿起刀槍,我們又立刻多了許多敵人。”
宋通先認可了這樣的意見,再繼續說道:“即便沒有這些俘虜,難道蕃方計程車兵數目就少了嗎?俘虜們回去,真要再與大唐為敵的話,他們心中也因為有被俘的經歷,而膽戰心驚。”
說著,他笑了起來:“更因此,或許這些人就成為蕃人部伍裡,作戰心態不穩定計程車兵了。”
眾人見他說得語氣輕鬆,也都笑了起來。
崔希逸見眾人意見一致,也就立刻命人寫下公牒,飛馬報向長安。
眾人散去,崔希逸也覺得身心疲憊。靜坐一會兒,他不禁笑道:“按規定,官員並不要整日值守署衙。可是,”
說著,他攤開兩手,繼續說道:“身任職務越重,操心的事務也就越多,哪裡有片刻清閒?”
宋通笑了笑,也是無奈地搖搖頭,心中暗道:還是要看個人是否忠誠於己任的。若想偷閒避事,隨便像個什麼辦法,也可以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