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街道邊圍觀的人們,越聚越多。沿路遇到的守禁鋪兵,也都嬉笑叫嚷不停。

附近的裡坊道路,一時為之壅塞。

繞行一遭後,再回到宋通居住的院外街巷時,人群更是叫喊、笑嚷不止。

這是唐代特有的“障車”習俗:就是有人攔住婚車前行,討要喜錢的意思。

宋通就笑著分撒一些緡錢,再命人取來一些酒肉給圍觀者,略表謝意和告罪,請求放車輛經過。

有幾個裡坊的人或者喝醉,或者膽大攪鬧,不僅並不閃道,更還有人近前唱道:“障車之法,今古流傳。攔街興酒,枕巷開筵。多招徒黨,廣集諸賢。君須化道,能罷萬端!”

宋通只得再命人送些緡錢、酒肉,但這幾人仍不滿意。其中一人更是大步走近車廂,欲要掀開車簾索要“過道”錢財。

宋通立即大怒,剛要喝止,已見到阿史那博恆疾步上前,一把揪住那人脖領,拎去了一旁。

那人不敢再鬧,連連拱手說道:“想多喝幾碗酒而已。”

對於過份吵鬧婚禮的,宋通在新時代也是耳聞目睹過,對此頗為厭惡。

當下喜事,他雖然忍下惱怒,但也低聲呵斥道:“鄉親們來熱鬧一場,宋某致謝,只是不要過分攪擾才好!”

男方友人們驅趕開障車人,宋通再引導著婚車來到宅舍院外。

一頂青色幔帳,已經搭在院門外的街中。帳內的地上,鋪好了彩色氈墊。

宋通從馬背上下來,再解下馬鞍,把它放進幔帳內。

隨即有兩名女伴,手中拿著一塊圍布作為障壁,立於馬鞍旁等候新婦到來。

宋通轉身來到車旁,掀開車簾。崔靜怡手持團扇遮面下車後,女眷們排在兩側,手裡半舉著兩道長長的布幕,遮護著她走入青幔帳內。

崔靜怡移步到馬鞍前,女伴立刻圍攏布障。在馬鞍上稍坐一下,她再垂首靜立。

男方友人就將手中的各種豆粟,隔著布障拋灑過去,以求新人祛邪消災、生活豐饒。

宋通向代女方出面受禮的女眷行禮後,再向崔靜怡致禮。

然後,他將友人遞來手中的一隻大雁,從布障上方拋向站在對面的這名女眷。

這女眷接過大雁,主持行禮的人笑道:“奠雁已畢,障圍仍長。新人行禮,撤障何妨?”

手持障布的女伴們聽罷,笑著撤去。

“行親醮子禮。”在主婚人的唱導下,宋通與崔靜怡並肩站在一起垂首靜立。

宋通並無親眷在場,哥舒翰因為年長他不少,就在婚禮中權作他的親人。

因為大唐對於女性很尊重,男方的迎新人現場,女方父母也可以親自前來受禮。

宋通與崔靜怡,分別向哥舒翰與崔希逸夫婦行禮。

哥舒翰開心於宋通等人對自己的重視,笑容滿臉,連聲祝福二人。

崔希逸夫婦對崔靜怡懇切告誡一番,大意也就是婚後須遵奉男方父母親眷和偕好夫君等言語。

宋通和崔靜怡垂首揖禮,聽命於親人的囑託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