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升職(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著,他輕嘆一聲,再無奈地說道:“今時非比當初。趙惠琮雖然矯詔逼迫我等發兵,但畢竟是他口傳了所謂諭旨。現在,我們沒有獲得陛下及朝廷發來的明確指令,蕃方也並未主動進攻到唐境之內,我們不能輕易發兵,以免招致朝內不同意見的人的抨擊。”
眾人聽罷,也都是慨嘆不已:的確是,如果輕易發兵,不能獲勝當然就是眾矢之的、罪責難逃。即便是獲勝,也有可能是戰而無功。
崔希逸也點頭說道:“嗯。此次出擊吐蕃,雖然獲得大勝,也還未從長安傳回明確訊息。基於此,的確不能再貿然出擊了。”
聽到崔希逸的話,主張和議的官將,立刻連聲附議;主張立刻開戰的,也只好不再焦急勸說發兵。
既然暫時沒有決議,崔希逸正要宣佈眾人散去,卻有一名兵士疾速趕來報道:“朝廷來牒!”
眾人聽罷,再見到兵士手持的書牒很多,知道必有許多重要內容。但眾人並不敢過於湊近觀看,只得退在一邊,懷著焦急的心情,等待著崔希逸查閱後宣佈。
崔希逸坐回椅中,逐一開啟各類書牒查閱著。許久,他才看罷,神情已經顯得很是激動,許久沒有發言。
眾人雖然不知道書牒內容,但眼見到都是黃麻紙書寫。這就說明,這些都是朝廷的重要公文。
雖然還是不敢妄自開口詢問,眾人也更是把急切的眼神,一齊看向崔希逸。
許久,崔希逸站起身來,手舉著公文,大聲說道:“朝廷認可我們三月份攻擊吐蕃的戰鬥,並且再由吏部另行發牒:所有參戰的文武官將,均加官一級!”
在場眾人聽罷,稍愣之後,立刻歡欣鼓舞。大堂內,隨即就是一片歡聲笑語。
壓在眾人心頭的大石塊,終於落了地。朝廷不僅認可了此次行軍,更還正式地進行每人的賞擢,怎能不令眾人開心萬分!
稍待眾人平靜,崔希逸再看向宋通說道:“宋六通作戰英勇,立下大功。受到朝廷額外重視,理所應當——官越三級!原有職務和諸番大使、火器營兵馬使均不變,職銜由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擢為從六品上、振武校尉!另加奉議郎之職,以節度使府書記職務,參佐涼州軍務!”
眾人聽罷,因為這次大戰,是宋通不斷出謀劃策,並且親自帶兵獲得大勝的。若是沒有宋通的英武果決,也就不可能有連續的兩次大勝。
因此,現場不僅沒有一人對他大幅升級而嫉妒、質疑,更還有對他受到的晉級並未格外突出,而表示遺憾的。
這是因為,當初宋通在與崔希逸的三女訂婚時,曾經受到眾人的暗自揶揄。當時,宋通淡定地說以後會有大禮奉上。果不其然,這才沒過多久,不僅崔希逸得到了勳官的封賞,就連軍府的一眾官將,也都各自獲得升職。
對於眾人的拱手道賀,宋通連忙一一還禮,口中不斷地謙辭著。
唐代官員的升任與否,按照正常流程說,需要考察官員的日常重點工作是否做得完好,思想品德及其言行、才幹是否一致,近期的突出貢獻等三項。
如果可以確認,就由吏部進行面試,稱為目檢;接下來就是筆試,稱為書判。合格後,吏部將檔案轉去門下省。門下省審定,稱為過官,之後轉回吏部。
吏部再確認該名官員的合適職銜,呈報皇帝,稱為團奏。予以確認後,再由吏部奉旨授官:以黃麻紙將官員的詳細資訊寫好、交付,這就是官員的身份證——告身。
崔希逸手中拿著一份黃麻紙告身書牒,走近宋通,慨嘆著說道:“六郎堪與此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