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聲、鼓聲,立刻從石雕樓上傳出。

宋通只招呼兵士迅速透過,不必理會。石雕樓上的蕃兵見到來人眾多,自然也不敢下來應敵。他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吹號、擊鼓以外,更還暗自慶幸:這些穿著黑甲的唐兵,只為趕路而沒有對石雕樓發動攻擊。

接連越過幾座石雕樓,蕃兵建立在半山坡上的營砦,也已清晰可見。

營砦內也是旗幡飛舞,但因為只有幾十個駐守的蕃兵,也是不敢下來抵敵。

宋通帶領著兵士衝到山谷口,見到幾排拒馬木柵封堵住了道路。

拒馬木柵,就是以粗木做成人字形支架。將長槍綁縛在橫木上,使槍尖斜著向外,也成為拒馬牆,或者乾脆叫作拒馬槍。它主要用以防禦騎兵突擊,故名拒馬槍。

營砦內的蕃兵不敢出來,拒馬槍再密集,也是死物。宋通吩咐部分士兵警戒,再命人下馬將拒馬木柵挪開。

營砦內的蕃兵見到唐兵如此猖狂,雖然不敢出來,也都站在營門處,向山道中放箭。

太遠的射不到,稍近一些的唐兵又都持著盾牌。蕃兵發放的羽箭,不是掉落一般,就是勉強射到了盾牌上。

這邊略作抵擋,那邊的唐兵已經挪開了一條道路。宋通隨即喝令兵士們上馬,繼續前行。

阿史那博恆走到近前,抽出腰間的硬弓,奮力向山坡上的蕃兵射去一箭。

羽箭疾飛而去,但畢竟是從下往上發射,力道衰減很多。即便如此,還是把一名蕃兵嚇得閃躲一旁。這支羽箭,也就“哚”的一聲,釘在了他身後的木柵上。

阿史那博恆手舉硬弓,大笑幾聲後,打馬跟隨隊伍前去。

進入逼仄的大斗拔谷山道中,再行進了幾里路,拐過一道山樑後,眾人就在鼻子中,嗅到了一股濃烈的煙火氣息。

阿史那博恆叫聲“不好”,立即驅動赤影跑向前面。宋通跟來後,舉目看去,只見臨近神武營的山谷中,已是煙火瀰漫。

接連的氈帳已然可以望到,這些就是龍本佳巴率領的蕃兵的營地了。

在營地後面戍守的蕃兵,也看到了南面山谷中趕來的唐兵。他們驚訝之餘,立刻吹響了號角。

號角聲許久才停止,緊跟著就是數百名蕃兵手持長槍,湧出營柵來進行防禦。

阿史那博恆正要帶人衝鋒,宋通先自下令:“放響箭!”

接連的響箭,帶著尖銳的哨鳴聲,飛去了半空。不多時,遠處小山崗上的神武營方向,也響起了幾聲響箭。

宋通仔細聽罷,轉身對阿史那博恆等人大笑道:“亮出旗幡,進攻!”

嵬飛猿和渾天放二人,立即將行軍總管與和番使的旗幟,穿掛在馬槊上。

山路狹窄,山風也就強烈。兩面旗幟才一展開,立刻就在半空中飛舞起來。

阿史那博恆眼見旗幟翻飛,正要帶兵出擊,卻被宋通阻攔。

得到他的指示後,阿史那博恆立刻明白:宋通要將龍本佳巴帶領的這一兩千人,盡數圍堵、剿殺在大斗拔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