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兵人人立功心切,連續追擊。阿史那博恆再挺槊刺殺幾個,蕃兵終於從撤退轉為潰逃。監陣的蕃將,見狀也只得無奈地呼喊撤回。

宋通看到後,吩咐梁和讓唐兵不必追趕。

聽到本方鑼聲響起,阿史那博恆等唐兵勒住馬韁,衝著蕃兵振臂高呼後,再將死傷的同袍扶在馬背上,也就轉回。

唐兵又勝一陣!

阿史那博恆等唐兵渾身血跡返回,立即就有隨軍醫者上前,檢看個人的傷情,予以敷藥療治。

其餘計程車兵,都趁著作戰的間隙,拿出乾糧吃著,以補充體力。

遠處的戰場上,滿是橫七豎八倒臥著的,血淋淋的屍首。許多傷殘後仍未嚥氣的蕃兵,不斷髮出痛苦的哀嚎聲。

宋通眼見這些,除了臉上稱讚兵士們的勇猛之外,心中也慨嘆著戰爭,尤其是冷兵器戰爭奮死拼殺的無情。

孫誨見到己方獲勝,心情放鬆下來。走到宋通身邊,他笑著指向戰場說道:“蕃蠻必定會接受慘敗的教訓,不敢再侵犯大唐!”

宋通呆看著戰場,再眺望遠處的蕃兵隊伍。

隨後,他就叫來梁和:“梁營將,可讓通蕃語計程車兵,前去告知對方——將死傷兵士帶回去。”

這本也是戰場中平常的事:一場戰鬥下來,雙方會約定好時間,各自帶回己方的死傷同袍。

梁和隨即命渾天放,騎馬前去通報蕃方。不久,他趕回來稱“蕃方致謝不已”。

隨後,宋通等人就看到蕃方部伍裡,走出來許多兵士。走在前面的一人,手中的長槍上綁著一面白色小旗,示意是前去帶回同伴,而非作戰。

眼見蕃人如此,孫誨開心之餘,再帶著遺憾說道:“這面小旗,若是一直這樣舉著該有多好!那就說明,我們已經大獲全勝了!”

宋通笑了笑,緩緩說道:“如此拼殺,雙方都是血流成河,必會接著相互仇殺,怎能實現長久和平?若要實現真正的和平,必須有一方,誠心認可另一方的強勢與意志,那樣才可以的。”

孫誨雖然聽不明白,但因為自詡聰明,也就忍住不問。他正在低頭苦思冥想,梁和在一旁接過話來說道:“或許,宋總管的語義就是,既要攻城,又要攻心!”

孫誨恍然大悟一般地說道:“我本來也是這樣想,話已到嘴邊,卻被梁營將搶先說出!”

接著,他再笑看著宋通問道:“宋總管,是這樣解釋嗎?”

宋通對他笑了笑,還沒說話,就聽梁和手指蕃兵方向,驚呼一聲:“蕃人來了!”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宋通等人果然見到一名騎馬的蕃兵,正在朝著唐方陣地走來。

午後的陽光強烈,唐兵又是背北向南,感覺光線很是刺眼。

在唐兵模糊視線的盯視中,蕃兵坐下的馬匹踏過荒野,趟過幾條小河,邁著均勻的馬步,緩緩地走著。

馬上的蕃兵,沒有穿戴衣甲。他手中豎著持握一支長槍,槍首部位,飛動著一面小小的白色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