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激情四溢的氣氛之中,本就是血勇滿懷的阿史那博恆,握著馬槊的手都激動得有些顫抖,恨不得立刻就去戰陣拼殺。

隨著梁和“散”的喝令,兵士們各自將手中兵械交回兵械倉,再轉回駐地。

第二天清晨——三月己卯日的四更時分,宋通即與兵士們內穿鐵甲,外面換上蕃人的皮裘袍服。各自攜帶好兵械後,眾人再從馬廄中牽出馬匹。

哥舒翰身負留守職責,心癢再是難忍,也只得無奈地說著祝福的話,與宋通等人道別。

再叮囑哥舒翰多加警惕之後,宋通就帶著眾人離開軍營,踏上了突襲吐蕃的征程。

眾人跟著他,並未直接從大斗拔谷的山道直接南下,而是東行穿越迴環的山路,從涼州南部穿行而去。

眾人覺得如此繞遠,但已是既定安排,即便再心中納悶,也無人敢於發問。

走了一天半,魚貫而行的兵士們,再順著一條河谷南下。

突然,河對岸傳來陣陣鐘鼓奏鳴的聲響。眾人向東面望去,只見對岸的山崖下方香菸嫋嫋,僧侶梵唱的聲音也隨之傳來。

見到此景,眾人頓覺身心安寧,但卻並不知道對岸是何寺廟。眾人還在猜疑之中,已有人驚呼道:“快看那尊巨佛!”

這個季節,面前的河川裡的水量不大,眾人就都儘可能地靠近河岸,向對面瞻觀。

寬闊而平緩的水波,把照在水面上的陽光,反射到對面的山崖中。眾人藉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腰下方的崖壁上,有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石窟。

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那座巨大的石窟——高達十餘丈的釋佛像,正安然端坐在耀眼的光芒中。

他面目祥和,右手平舉向外,施“無畏手印”;左手置於左膝,手指向下,施“降魔手印”。他身上袈裟的皺褶,起伏如水波粼粼,像是被微風不停地吹拂著,令人覺得彷若釋佛真身降臨。

整尊佛像與山崖頂部的積雪、面前的河川,混成一體,盡顯殊勝景象。而身邊侍立左右的數尊金剛力士像,更增添了釋佛的無邊莊嚴。

“是張掖川的大佛寺,那佛像聽說有三百餘年了!早幾年我去禮拜過的。”吐谷渾兵士達昂毋謙和渾天放,相繼說罷,再雙手合十敬禮。

兵士們駐足觀瞻著,無論是否崇佛,此時都或者敬禮,或者靜立著——暗禱自己心願,祈求功成。

宋通並不崇佛,但身處大唐禮佛普遍的的環境當中,也受到感染。他率先下馬,也施了一禮。

見眾人施禮已畢,他就再上馬喊道:“見此神佛,我事必成!”

兵士們立刻齊聲和道:“我事必成!”

看著神情莊重,盡顯威嚴、威猛的兵士們,宋通立刻下令:“就從張掖川直接南下!”

夜色降臨,即將走出山口時,宋通等人遇到了唐方戍守在張掖川的守軍。

孫誨攜帶著牒符前去通報後,守軍軍將表示,已經事先得到了節度使府的通報。

宋通再徑自走上前去,通告守軍軍將:安排部伍預備糧草、輜重,以接應、替補行軍隊伍,或者將俘獲的蕃人、牛羊轉送回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