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突厥的細作(第2/2頁)
章節報錯
No zuo no die。同樣是貞觀年間,大唐名將李靖(堪稱戰神,著有《衛公兵法》等軍事著作,可惜沒有完整保留下來)、李世勣,兵發漠北,將東突厥滅亡,其領地盡歸大唐。
阿史那系的後裔阿史那·骨咄祿,重新糾合殘部,經過不斷征戰後,東突厥王國再次建立,史稱東突厥後汗國。
李屹見宋通發呆,就詢問道:“不是很清楚吧?宋六來自山南東道的歸州,對於漠北的事,不很熟悉,也是理所當然。”
宋通緩緩地站起身,默默地說道:“現今的大汗,稱為登利可汗。大唐與突厥汗國,或征伐,或交好。但突厥人,或是因為貴人們的貪得無厭,或是因為荒漠中的天災人禍,時常還是會侵掠大唐北部邊地。尤以黃河河套的朔方地區,被他們侵擾不斷。”
“嗯,宋六真是行伍的大才!對於天下事,瞭解甚多。”李屹稱讚道。
宋通慨嘆著說:“人的貪婪天性,真是慾壑難填啊!”
李屹立刻氣憤地響應著:“吐蕃與大唐聯姻,為甥舅之親;突厥每年得到大唐數十萬匹絹帛,名為改良馬匹,其實也就是襄助他們的意思了。但這兩方非但不感恩,更還密謀,欲要從大唐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大唐!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宋通緩步走向鐵柵門,與李屹對面而站:“這與阿史那博恆有什麼關係?他的名籍不是顯示十餘歲時,父母就都被突厥的遊騎兵殺死了嗎?既然如此,他與突厥應該有不共戴天之仇,怎麼會,會是突厥的細作呢?”
兩人離得近了,李屹臉上的暗影,也就減少許多。
“呵呵。”李屹的嘴角一咧,冷笑著說,“我們當然事先不知,否則早就殺了他了。阿史那博恆的姓氏,原本說是祖輩有替突厥人賣命的人,得到戰功後被賞賜的。這倒是沒錯的,可是,”
說著,他再走近一步,與鐵柵內的宋通相距不足兩尺:“有人於兩月前密告後,我們立即派人去到朔方地區查訪,終於找到一個未被滅口的人,說出了實情。”
隨後,李屹再次壓低聲音,將訪查的事說了出來。
突厥人在遇到災禍時,蓄養的羊只、馬匹大量死亡,也就不能以正常的貿易,與大唐交換來所需的生鐵、絹帛、糧食等物。
因此,狼性十足的突厥人,就在冬季黃河封凍時,以大量騎兵突入大唐境內劫掠。
據派到朔方暗訪的人回報,幾乎每次突厥人襲擾過來,都會抓住當地人,查訪阿史那博恆的下落。找到後,突厥人立即就殺死帶路人以滅口。
之所以能夠得到這樣的資訊,是因為有一人未被殺死,但卻不敢說出實情。
經過耐心勸導,這人更還說出,有個吐蕃使者借道去突厥回來,也特意找到阿史那博恆,進行密語。
李屹說到這裡,宋通心中的怒火逐漸升騰起來:這已經可以充分證明,阿史那博恆的確是突厥人,安插在大唐邊地的一名奸細!
兩方對峙,《孫子兵法·用間篇》中早已言明——使用間諜,是對敵的雙方必須要做的事。從尋常百姓的模樣,甚至到敵國的高官,都有可能是己方派去,或者收買的間諜!
暗自告誡自己,不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
宋通再思索後,又遲疑地問道:“會不會是年幼的阿史那博恆,受到別人蠱惑,貪圖一些小恩小惠而說些什麼。但他那時畢竟年幼,又能說些什麼呢?”
李屹連連點頭,對宋通說道:“宋六果然不僅是英武的漢子,更還頭腦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