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身體的藥方開出,宋通再看看近旁的官員們。

李林甫又要近前,被高力士攔下。

“宋六,還要繼續開方麼?”急於想得到武惠妃看重的李林甫,忍不住遠遠地問道。

宋通眼見他神色急切,不禁心中冷笑:你永遠不會獨霸宰執了。

隨後,他再要求中人記下:眾生平等,慈悲為懷。陛下與惠妃娘娘偕好,帝之子嗣,亦皆為娘娘之子。警小人謗毀,斥奸者置喙。母子既一體,宜互為祝禱。可免巢毀卵破之悲,以有母慈子孝之實。

每日誦《大悲心陀羅尼經》,可得福壽綿延。陛下與惠妃,必永為連理枝,同做比翼鳳凰。

聽著宋通的話,中人手中的毛筆為之一顫。他抬頭看了一眼宋通,表示不敢落筆。

宋通只是微笑著,示意他記錄下去。

因為宋通知道,武惠妃原本還算賢淑。可她心中畢竟有些愁怨——自己是後來得寵。那時候,儲君早已確定了下來。因此,她的幾個兒子,肯定是做不成太子了。

李林甫為討好武惠妃以求得高位,就自己或者指使他人,不斷挑撥武惠妃與現太子的關係,暗示她的兒子有機會得到儲君的位置。武惠妃愛子心切,也就動了心思,想為自己的兒子謀求機會。

史書記載,武惠妃受人挑唆,於明年,也就是開元737年,誣陷太子等三位皇子,進入她的寢宮行加傷害。致使無比疼愛武惠妃的李隆基,為此極其震怒。他當即將包括太子在內的三位皇子廢為庶人,並想立刻處死。

其他重臣一再勸阻,殺氣已起的李隆基只是做了個樣子,將三人貶黜出長安,還是命人在郊外將他們一一賜死。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大唐皇族再次上演骨肉相殘的“三庶子”事件。看似得償心願,但卻令原本心地並非如此歹毒的武惠妃,不僅沒有開心,反而為此更遭受了心理折磨,不久即薨逝。

她的離世,使得李隆基傷心不已,對她的兒子壽王李瑁,也就更多關注。但可惜,關注多了,他卻將李瑁的王妃——楊玉環,據為己有。

再後來,隨著楊玉環的得寵,更是有為安祿山“洗三”的醜聞,以及她的堂兄楊國忠攀上了宰相大位,胡作非為的惡事。最終,安祿山以“清君側”剿殺楊國忠為名,發動了“安史之亂”。

宋通現在做的,除了為武惠妃真正療病之外,更暗示李隆基與武惠妃,合理調和與各位皇子之間關係,並警惕親情生出嫌隙。

而且,他讓病體恢復後的武惠妃,與李隆基偕同散步前去察看皇子們。這其中暗含著借勢,皇子們必然現出尊敬言行。

兩方同樣尊重,與諸皇子關係融洽自然增強。武惠妃同時也做了適度鍛鍊,更還起到了調節情緒的作用。

心境既然平和,她也就會從多方面,加強與李隆基的情感。服用後來的食物和使用藥枕、藥方後,她更可以針對性地提高,與李隆基行夫妻之道的興趣。

二人本就和諧美好,武惠妃此時也不過是三十幾歲的年紀,仍可長久相伴李隆基。

而那個楊玉環,也就不可能被李隆基,從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懷中奪走。未來也就不會有諸如“翁奪媳”和“洗三”的那些醜聞,以及無能的楊國忠,竊取宰相大位的事。楊玉環,也就不會年紀輕輕,就哀怨地被賜死在馬嵬驛之中了。

中人記錄齊全,和宋通一一進行確認。

高力士、張九齡等人遠觀著,各自心中寬慰。而李林甫見狀,心裡並未輕鬆下來。

因為他見宋通與宮內中人的交流,很是流暢。而且,宋通的神色也極為鎮定,那個中人也並無質疑,只是不停地做著筆錄。

這就說明,這個宋通不僅不是瘋子,更有極大可能,開出真正能夠解得武惠妃心疾的良方出來!

李林甫為此急得團團打轉:這樣的大功,怎能沒有自己親自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