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一開始顯得漫不經心。

諜戰片看了很多,連號稱神作的《風聲》,他也沒多少觸動,內心有個聲音告訴他,這都是演戲。

腦海中只記得測量的場面,

……

《潛伏》只是一款遊戲,又能高明到哪裡去?

卻沒想到,隨著劇情的深入,他已經完全沉浸其中。

尤其是每一次選擇,都會對程序產生重要影響。

小明從開始的隨便點點,慢慢的越來越慎重。

尤其是當他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不得不親手殺死昔日的老師和學妹時,內心竟然痛苦萬分。

似乎體會到了當年潛伏在一線的無名英雄們的感受。

那一刻,心靈都昇華了。

……

據硬核粉絲介紹,《潛伏》採用了不一樣的智慧設計,結局高達上百種之多。

“潛伏”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死法”就千奇百怪。

這不是簡單的選擇遊戲,

是一場生與死的智鬥。

npc的智慧隨著玩家的應對而呈現出高低起伏的態勢。

比如,在某條劇情線中,主角因始終無法與組織取得聯絡,在軍統的誘惑下背叛了信仰,成為一名國民黨特工。

為了升官發財不惜陷害自己青梅竹馬的摯愛,即使如此選擇,也並不意味著一切平安。

畢竟,軍統內部爭權奪利,遇到危險的機會並不比戰場少。

稍不小心,就是身敗名裂。

當然,身敗名裂也不一定死亡,心思縝密留有後手的情況下,可以更名改姓逃往日本,

到了日本,同樣會面臨身份暴露的危險,

究竟是隱藏身份,親手殺死了昔日曾仰慕自己的無辜日本少女,還是走向另一條路。

……

《潛伏》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脫離了諜戰劇的範疇,更傾向於向玩家展示一個真實的民國。

體驗一把那種風雨飄飄、居無定所的生活。

很多玩家看到各種結局後,紛紛表示“淚目”,“感動”,“心情複雜”,“無言以對”……

良好的口碑反過來刺激《潛伏》影視劇的收視率以及《潛伏》遊戲的銷量。

兩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不僅沒有相互拖後腿,反而相互促進。

沈昆設想的“遊戲——影視”互動模式,初見成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