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

岳飛熟讀兵書戰策,絕對稱得上文武全才。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敦厚寡言,家中雖然貧窮卻發憤學習,尤其喜歡閱讀《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

他天生神力,不滿二十歲,能拉三百斤的硬弓,八石的強弩。

跟隨周同學習射箭,掌握了他的全部方法,能左右開弓。

周同去世,岳飛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到他的墳上祭奠。

岳飛的父親嶽和認為兒子此舉很仗義,對他說:“你為當今時代所用,不正是準備為國家殉身,為正義而死嗎?”

都說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其父親也有英雄氣概。

宣和四年,真定宣撫使劉耠招募勇士,岳飛應募。

相州有巨賊陶俊、賈進和,岳飛請求率一百名騎兵消滅這股賊眾。結果用計活捉了陶俊和賈進和。

康王來到相州,岳飛隨劉浩參見,康王命令他去招安賊人吉倩,吉倩率三百八十人歸降。

於是補任岳飛為承信郎,跟隨劉浩解東京之圍,與敵軍相持於滑州南面。

岳飛率一百名騎兵在黃河岸邊操連,敵軍突然趕來。

岳飛對他的部下說:“敵兵雖然人多,但不知道我們的虛實,應當趁他們立足未穩出擊。”

說完話,岳飛單槍匹馬,飛馳迎敵。

有一員敵軍猛將揮舞大刀前來迎戰,被岳飛斬殺於馬下。

如岳飛相同的一幕曾經出現在西漢,那時候飛將軍李廣也是遭遇匈奴大軍,不過當時的飛將軍用的是“疑兵之計”,而岳飛直接單槍匹馬去迎敵,比飛將軍李廣還勇猛。

東京留守宗澤對岳飛大感驚奇,說:“你的勇敢智謀和才能武藝,古代良將也不能超過你,然而你喜歡野戰,這不是萬全之計。”

因此傳授給他陣圖。

康王繼位,岳飛上書陳述國家形式,而朝廷以為岳飛“越級”上書,竟罷免了岳飛的官職,令他回家。

於是岳飛投奔了河北招討使張所,張所用國士的禮節接待他,讓他擔任中軍統領。

張所問道:“你能抵擋多少敵人?”

岳飛說:“作戰不能只憑恃勇猛,用兵的正確與否在於戰前制定謀略欒枝用拖樹枝的計策打敗楚國,莫敖用派兵打柴的計策戰勝絞國,這都是因為謀略事先就制定了。”

張所肅然起敬地說:“你大概不是行伍中的人。”

岳飛進一步對他說:“國家在汴梁建都,依靠河北作為安全保障,如果憑據交通要衝之地,加強儲備一系列重鎮,一座城池被圍困,其他各城或是阻擊或是救援,金人就無法窺伺河南,而京師根本之地就可以鞏固了。”

張所得到了岳飛大喜,借補岳飛為武經郎。

命令岳飛跟隨王彥渡過黃河,進至新鄉,金兵眾多,王彥不敢前進。

岳飛獨自率領本部人馬與金軍激戰,奪下金軍主帥的大旗揮舞,各部隊奮勇爭先,於是攻克了新鄉。

第二天,與金兵交戰又戰勝了敵人,這時候主將王彥心生嫉妒,竟不給岳飛部隊糧食,岳飛於是率領部隊到了更遠的北方,戰於太行山,生擒金將拓拔耶烏。

過了幾天,再次與敵遭遇,岳飛單騎手持丈八鐵槍,刺死了“黑風大王”,敵軍潰敗逃走。

建炎三年,有賊人王善、曹成、孔彥舟等聚合部眾五十萬,迫近南燻門。

岳飛所部僅八百人,眾人畏懼打不過賊軍,岳飛說:“我為諸位擊敗他們。”

只見岳飛左手挾弓,右手使用長矛,衝入敵軍,敵軍大敗。

後又在東明活捉了賊人杜叔五、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