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襲崑崙關,得功不貪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北宋自從趙匡胤“重文輕武”的國策落實以來,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弱,傑出的將領也越來越難出現。】
【在這樣糟糕的大環境下,狄青能夠脫穎而出,依靠無數的軍功當上大將軍,也著實是不小的成就。】
“這倒是,能從宋朝那種環境中殺出來,不得不說,狄青和楊再興是真的不容易。”
“大宋對於武將,可太不友好了。”
“武將為了朝廷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可到頭來換來的,還比不過有些文官的一張嘴啊。”
“哎!咱若是在大宋那種朝代出生,恐怕會憋屈死。”
朱元璋搖了搖頭。
同為武將出身的他,對於大宋武將的處境,可以說是感同身受。
在宋朝那種重文抑武的環境下,有多少人願意投身戰場之中?
很多優秀的武將都被文官彈駭陷害。
時間一久,還有誰願意去投軍?
文官地位那麼高,做個文官它不香嗎?
武將天天馳騁沙場流血流淚。
而文官呢?
不少文官就耍耍嘴皮子功夫,討好皇帝歡心就得了。
然後就喝喝小酒,逛逛花船。
不亦樂乎。
“不過話說回來,狄青能達到如此地步,也算是有人賞識他,給他機會才行。”
朱元璋如是想到。
影片繼續播放著:
【狄青的一生,也算是有貴人幫助。】
【狄青在基層時便受到了韓琦,范仲淹的賞識,厚禮相待。】
【范仲淹還贈予了狄青一本《左氏春秋》,教他學習兵法,狄青晝夜苦讀,終於精通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因此更加全面。】
【而進修後的狄青,更加兇悍,在與西夏的作戰中,大小二十五戰,連破敵軍,鮮有敗績,狄青的盛名也逐漸顯赫起來。】
【而狄青一生最經典的戰役,就是平定儂智高叛亂。】
【儂智高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秦朝時期的百越之地,那裡有一支土著首領。】
【其實儂智高算不算是北宋的實力範圍還有待商榷,儂智高和當時很多居住在山區或是中原無法管轄的地帶部族酋長一樣,他們事實上是那個地區的王,但是為了抵禦外患或是為了不遭受中原王朝的打擊,都多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接受其官位。】
【而儂智高是南方地區的一支部落,他依附於北宋的主要原因則是為了對付越南的地方政權——安南。】
【儂志高請求宋朝派兵支援自己抵抗安南,但此時的宋朝已經被戰爭打怕了,根本不想為了儂智高而深入熱帶地區進攻安南,儘管安南的實力遠不如宋朝,儂志高迫不得已,為了在北宋與安南之間尋求立足之所,便把目光看向了宋朝守備薄弱的廣西地區。】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
【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
【他又命孫沔、餘靖為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但仁宗皇帝仍放心不下。】
【此時的狄青打報告請戰,第二天入見仁宗時,狄青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大宋,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
【宋仁宗趙禎佩服狄青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為他送行。】
【當時儂智高回師重新佔據邕州,狄青聯合孫沔、餘靖的部隊進駐賓州。】
【在此之前,蔣偕、張忠都因輕敵而戰敗陣亡,官軍聲威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