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乾隆賣瓜,自賣自誇【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乾隆帝最引以為傲的地方,便是他所謂的“十全武功”。】
【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全武功。”】
【為了紀念自己的十全武功,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
【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並創造了十全縣。】
看到這裡,眾位帝王的臉色有些古怪。
“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虧這乾隆帝想的出來。”
一向嚴肅的始皇帝嬴政都被乾隆給逗樂了。
“如果這也能算十全武功的話,那寡人所做的事情,所打得勝仗,是不是應該自詡為百全武功,甚至千全武功?”
“還自己親自撰寫了《十全記》?用來記載自己的十全武功?”
“荒繆!真是荒繆!”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帝王。”
“帝王所做的功績,不應該由後人評價嗎?”
“自己給自己極高的評價,這算什麼事情?”
嬴政開始明白這十全老人為什麼能上榜了。
大漢。
漢武帝劉徹看到這裡,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為什麼朕聽到這兩句話,體會到了諷刺的含義?”
“如果這位康熙帝的十全武功也能名副其實的話,那衛青為我大漢打了那麼多的勝仗,豈不是應該被稱為十全大將軍?”
【華夏有史以來自負的皇帝不在少數,但像乾隆皇帝這樣親自吹捧自己的,實屬罕見。】
【那麼,乾隆皇帝自詡的“十全武功”,到底是名副其實,還是他“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縱觀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有幾場戰役打得確實不錯,比如兩次平定準噶爾部,一次平定回部叛亂,以及兩次遠征廓爾喀。】
【這五次大規模戰役,符合乾隆帝所說的:“既不強取他國之寸土,亦不無故輕讓我寸土於人……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
【乾隆透過兩次遠征準噶爾部,徹底滅亡了準噶爾汗國,將天山南北兩路全部併入華夏版圖之中,這是大功績。】
【後來,南疆發生叛亂,乾隆出兵平叛,最終將叛亂的大小和卓擊潰,西域地區全部納入華夏版圖。】
【廓爾喀入侵藏地,乾隆皇帝兩次出軍,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將廓爾喀打的乞降納款。】
【這”五大武功“,都是”自衛反擊“,它們對於維護國家主權,保衛華夏領土,鞏固領土促進統一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值得稱讚的。】
【但是,乾隆的“十全武功”,並非真的全部“十全”,其中有數場戰役以失敗告終,過程還極為難看。】
【比如兩平金川戰役,乾隆帝多次對大小金川用兵,投入兵力六十萬以上,花費軍費超過七十萬,死傷多達三萬多人,最終還是在敵人主動投降的情況下,才艱難取得勝利。】
【再比如平緬一役,乾隆任命的數位雲貴總督都兵敗自殺,清軍損失慘重。】
【乾隆三十四年,乾隆帝再次任命傅恆率三萬精兵遠征緬國,但他們還沒有遭遇對方主力,就在熱帶雨林中折損大半,僅剩一萬多人。】
【直到乾隆八十大壽時,緬國王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納貢投誠,戰爭才終於結束。】
【縱觀這五場戰役,基本上都是清軍失敗,損失慘重,只是國力懸殊,才取得的勝利。】
【儘管它們的戰略目的可能都達到了,但確實談不上是“武功”,更稱不上“十全”。】
【所以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根本談不上名正言順。】
【不過是自己感覺良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