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球隊最難對付?

如果讓陳偉恩來回答,邊鋒回防越積極的球隊,就越難對付。

踢到第4個賽季,陳偉恩的足球經驗已經十分豐富,能夠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了。

由於陳偉恩的場上位置逐漸固定在中場中路,承擔了熱刺絕大部分推進任務,因此陳偉恩對對手腰線的防守強度十分敏感。

不管對面是雙後腰還是單後腰,當他推反擊時一般都能趟出出球機會,此時對手的邊鋒是否回追到位,直接關係到熱刺接下來的終結成功率。

像前幾場踢巴薩、打藍軍,陳偉恩就完全感受不到出球壓力,梅老闆和肥扎很少回追,熱刺在前場肋部往往都有空位接應點,可以很輕鬆地調動對手的防線,在弱側倒出收割機會。

而今天的拜仁就完全不同,裡貝里和穆勒逼搶和回追都十分積極,特別是二娃,更是經常性地回撤到本方禁區裡。

跑不出空位隊友就只能拉到外線接球,陳偉恩自然很難送出內線塞球,即便塞進去也很難接回來。

陳偉恩和埃裡克森接不到回球的結果,就是熱刺的前場攻勢全是一錘子買賣,球進了拜仁禁區多半就是泥牛入海了。

剛才拜仁的進攻已經給陳偉恩敲響了警鐘,雙方這樣拉鋸的結果明顯對熱刺不利。

畢竟熱刺沒有中鋒傳統,邊路傳中基本靠蒙,在雙方都只在外線能出球的情況下,萊萬、穆勒、比達爾對比凱恩、阿里、孫興慜,哪一邊強點能力更強一目瞭然。

……

拜仁之後的一次進攻印證了陳偉恩的判斷。

瓜迪奧拉留下的傳控體系在海因克斯手下運轉流暢,熱刺的高位逼搶毫無效果,拜仁很快在三區外圍懟上了熱刺的45防線。

拜仁以裡貝里為拿球核心強攻左路,區域性4打4給貝爾納特倒出了出球機會,後者45度起球傳入禁區。

萊萬、穆勒和比達爾插入禁區搶點,熱刺由於萬亞馬被事先拉到邊路,禁區裡防守的人數並不佔優。

萬幸的是貝爾納特的傳中給大了點兒,穆勒雖然卡位贏過了本戴,但後仰頭球頂了個直上直下,洛裡趕緊出擊把球摘下。

陳偉恩伸手衝著場邊的波切蒂諾比劃了一個“二”,看到後者點了點頭,他跑回禁區衝著後防3人大喊,“揚、文森,我們得把防線提上去,隊長,注意出擊防守身後球!”

波切蒂諾當然不止準備了一套比賽計劃,陳偉恩有權根據比賽的實際情況變更戰術,他剛剛和波胖確認的就是2號方案,壓縮三條線把陣型提上去,和拜仁在中圈附近打亂戰。

這樣踢後防當然不會特別穩,但被動地守三區等於慢性自殺,與之相比陳偉恩寧願選擇互相捅刺刀。

陳偉恩的生存哲學就是如此,天下沒有隻佔便宜不吃虧這碼事,既然拜仁的傳中優勢很難遏制,那麼就拉快節奏拉昇回合數,用更多的進攻機會來儘可能地抵消它!

……

洛裡手拋球擲向邊路,費爾通亨接球之後貼邊線直傳本戴,穆勒和基米希立刻一前一後地頂出來逼搶。

然而熱刺前場4人組同時回撤,阿里和凱恩一起來到中圈左側,熱刺在這個區域性有了人數優勢,左路高位四個遛兩個,雞哥和二娃跑細了腿兒也別想把球截下來。

熱刺鋒線回收後衛線前壓,把陣型收成三線間隔10米的緊湊形態,透過人數優勢牢牢把控了中場的主動權。

拜仁自然不希望被壓回後場守三區,因此很快也將後防線提了上來,雙方隔著中圈展開了中路亂戰。

熱刺率先發難,本戴、阿里、凱恩和陳偉恩4人組隊碾壓邊路,成功把球洗出分給中圈右側的埃裡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