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剛離開沙風鎮的地界,就遇上過來接他們的族裡夥伴,引著饑民回了村。

大家正準備將糧食當種,撒進地裡,便聽見了駝鈴的響聲,全都鬆了口氣。

迎到木橋上,才發現跟來的饑民,一時也顧不上安置,此時播種才是最要緊的。

可清點了駝隊帶回來的種子,卻還差著一大截。

每戶分了些,其他的再想辦法,從接到糧種到分配完成,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可見村鄰們有多趕時間了。

跟來的饑民在蘆葦蕩邊上休息,將靠水邊能吃的東西淘了個乾淨,連剛出芽的嫩蘆葦也扯著吃了。

這幾十人也是拖家帶口有老有少,男丁較少,婦孺居多。

族長令人給他們送了清水,和一些肉乾,準備忙過這陣在處理這事。

人已經跟來了村裡,雖是個負擔,也不可能放任他們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自生自滅。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啊,以後這樣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能救一些是一些吧。

驚蟄下午來自家地裡播種,卻看見許多破衣爛衫不認識的人,在跟著村鄰給地裡下種。

瞧他們嫻熟的動作,也是常年在田地裡耕作的。

驚蟄從穀雨那得知,今年的情況比去年還遭,種子都不夠種的,便提起了去年栽種的木薯。

兩天之後播種完成,驚蟄也帶著夥伴們,把林子搜了個遍。

將找到的木薯標記了出來,族長帶人一棵棵的全挖了出來。

這些野生的木薯產量驚人,因為去年驚蟄試種成功,夥伴們又宣傳到位,所以村鄰們對這東西並不陌生。

場院裡堆滿了木薯,削皮浸泡,熬煮晾曬,大夥乾的熱火朝天。

驚蟄也帶著夥伴們將木薯杆切好催芽,再過幾日,氣溫上來就能栽種了。

外頭世道艱難,又不太平,村裡的駝隊也沒有再出去跑商的必要了,穀雨和駝隊的叔伯們便留在了村裡。

忙過了這陣,族長才終於騰出手來安置這幾十口子饑民。

在一起勞動了些日子,驚蟄也對他們的來歷有了些瞭解。

這些人並不像根叔他們是一起來的,他們都是在逃往白石城的路上結識的。

因為徵兵徵稅家鄉實在生活不下去了,才背井離鄉往這邊逃難來的。

都是老實巴交的農人,見駝隊有糧,便一路跟著過來了。

族長將他們帶去了後山,本想讓根叔他們搬進村子,可根叔幾個卻說已經在後山住慣了,不想在挪地方。

好在後山地方大,將他們安置下來也住的開。

既然根叔幾人不願搬進村子,也不能一直讓他們住帳篷。

趁著人手足夠,後山上便動起了土木。

因房子是根叔他們自己住的,選址設計的活計,他們便自己來了。

阿玲的願望得以實現,在饑民的幫助下,終於在後山建起一座窯。

只是燒製磚瓦的簡易土窯,阿玲卻興奮異常,指揮著新來的鄰居,挖土篩沙,製成土坯。

新房地基打好的時候,阿玲的第一窯磚也出爐了。

也不知是土質的關係,還是阿瑤燒製手法的問題,褐紅色的磚石泛著青灰,顏色也不均勻。

驚蟄不懂這些,鬧不明白這是優點還是缺點。

後山的屋子一棟棟的蓋了起來,橫豎成排,合圍成一個大院,留出了生活區,與種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