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質子與反質子也是這樣。粒子與反粒子不僅電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質也都相反。

趙忠堯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並觀測到正負電子對的湮滅現象。

而反物質和正物質湮滅所產生的能量則是等於物質百分百全部轉換為光子!

而不是像核聚變一樣只有千分之之幾的物質轉換成為能量,畢竟哪怕是聚變反應放能最多的氫核聚變所轉換物質釋放的能量也只佔據千分之七而已。

因此一旦反物質得以應用,科幻裡面的利用光子推進的光子引擎也就不遠了。

到時候其飛船的常規速度想必會更上一個臺階。

而且也會大大縮小飛船燃料攜帶量,畢竟反物質湮滅反應是物質百分百轉換為光子能量而核聚變只有千分之七,二者對於物質轉換效率相差一百四十多倍!

雖然沒有大的化學能和核能的差距但是也非常可觀了,所以使用反物質反應堆的戰艦在同級別上肯定是會弔打使用核聚變反應堆的戰艦的。

至於第四級的暗物質文明,就是利用宇宙當中的暗物質作為能源的文明瞭。

而根據李秀在藍星的有限的文明等級之下,所學到的有限的關於暗物質的理論知識,只知道暗物質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

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發現的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可以在假設暗物質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釋。現代天文學透過天體的運動、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引力透鏡效應、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表明暗物質可能大量存在於星系、星團及宇宙中,其質量遠大於宇宙中全部可見天體的質量總和。

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佔宇宙總質能的26.8%。

暗物質的存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然而對暗物質屬性瞭解很少。已知的暗物質屬性僅僅包括有限的幾個方面:

第一點,暗物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所以應該是有質量的,但單個暗物質粒子的質量大小還不能確定。

第二點,暗物質應是高度穩定的,由於在宇宙結構形成的不同階段都存在暗物質的證據,暗物質應該在宇宙年齡,百億年時間尺度上是穩定的。

第三點,暗物質基本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暗物質與光子的相互作用必須非常弱,以至於暗物質基本不發光;暗物質也基本不參與強相互作用,否則原初核合成的過程將會受到擾動,輕元素丰度將發生改變,將導致與當前的觀測結果不一致。

第四點,透過計算機模擬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得知,暗物質的運動速度應該是遠低於光速,即“冷暗物質”,否則我們的宇宙無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觀測到的大尺度結構。

這些有關於暗物質的知識李秀也是看到的一些理論物理學家的推測。

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科學家得到過暗物質,就更不用說拿暗物質去做實驗,測量一下暗物質的特性了。

而李秀到目前為止不帶這一次世界,所完全經歷的九個特種兵培養世界,其文明程度最高的也就是阿麗塔世界了。

不過李秀並沒有弄到反物質提取或者生產的方法。

不然的話李秀就可以代領流浪藍星上的人類進入三級文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