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個訊息傳到清朝廷裡之後,清朝的那些大臣和親王們終於是做不住了,特別是掌握了下五旗的旗主親王們。

於是在有了這麼一個外部矛盾之後,內部關於皇位爭奪戰自然就要趕緊結束,然後選出一個共主皇帝來帶領他們打敗輪迴者們的大軍。

於是經過這五個旗主親王們的商討妥協之後,最終在乾隆的一眾兒子們當中選取了五阿哥永琪做他們的大清皇帝。

至於為何選取五阿哥永琪做為大清的皇帝,那自然是在乾隆的眾多皇子當中也就五阿哥永琪,文武雙全可堪大用了。

同時五阿哥永琪也是乾隆生前最為器重最為喜愛的一個皇子了。

當然在原本的歷史當中,乾隆最喜歡的這個兒子永琪是早就先乾隆一步病逝的,而當時的乾隆還下令用太子的規格給他下葬。

並且還把當初負責給永琪看病的幾個太醫,都被乾隆斬首,由此可見乾隆對於永琪的看中。

而乾隆之所以這麼喜歡永琪自然是永琪的表現了。

要知道永琪在剛出生時並不受寵。畢竟乾隆當時已經有了嫡子,還有了登基之後的貴子,所以他的到來僅僅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乾隆最喜歡的兒子,還是要數皇后富察氏給他生下的二阿哥永璉。乾隆並非嫡出,所以他非常重視血統的純正,永璉六歲時,他就秘密立儲,只是很可惜永璉才活到八歲就去世了。

當然至於為何八歲就去世了,是自然去世還是有人暗中下手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宮鬥這種東西在那個朝代都是不新鮮的。

後來,皇后又生了七阿哥永琮,乾隆為了他居然大赦天下,這就是明擺著要冊立他為太子,只是這個孩子福薄,僅僅兩歲就去世了。

當然肯定不止是福薄那麼簡單,其主要的原因還是乾隆的舉動引起別的妃子眼紅了。

而宮鬥這東西,哪怕是乾隆都沒有辦法,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做的又是那麼多隱蔽,畢竟千防萬防家賊難防阿!

所以只能從其他的孩子中挑選太子。乾隆冊立了繼後,但是對她所生的十二阿哥並不中意,所以就只能在其他庶出的孩子中挑選合適的人選。

此時的五阿哥,在乾隆的考察範圍之內,卻沒有確定他就是太子。

後宮中奉行“母憑子貴”,這就是說后妃要生了兒子才會有地位,但是後宮也講究“子憑母貴”,生母的地位直接影響了皇子未來的前程。

永琪的生母是愉妃,她雖然是從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服侍他的人,可是她因為性格恬澹不與人爭,所以在王府時她就受寵,入宮之後還是不受寵,但是後來愉妃不想再受人白眼,所以終於開始爭寵了。

乾隆注意到了愉妃,這才開始寵幸她,愉妃很幸運就生下了五阿哥永琪。

可是從生下永琪之後,乾隆召幸她的日子就很少了。

基本上生子之後一年,就可以重新在懷孕了,可是知道永琪長大20多歲,愉妃都沒有再生育,足以見得她基本上沒有再侍寢的機會了。

愉妃教導永琪,他們母子沒有奪嫡的實力,所以讓他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然而乾隆在宮裡長大,早就看透後宮的陰謀算計,什麼都不爭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他的信任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