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木星成為恆星的機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這樣的現象人類估計是看不到了,因為到時候要麼在太陽氦閃的時候藍星還在太陽系內沒跑掉,要麼就是藍星飛出太陽系。
而那個時候木星的那七十多顆衛星要不就因為木星的質量大增引力大增,被木星吞噬了。
要麼就是僥倖沒有被吸收而活了下來而在這些衛星當中,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木衛三了。
木衛三做為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最大的天體,其自身就很有優勢。木衛三是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顆擁有磁圈的衛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鐵的流動核心的對流運動所產生的。其中的少量磁圈與木星的更為龐大的磁場相交迭,從而產生了向外擴散的場線。木衛三擁有一層稀薄的含氧大氣層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氣和臭氧,同時原子氫也是大氣的構成成分之一。木衛三主要由矽酸鹽岩石和冰體構成星體分層明顯,擁有一個富鐵的、流動性的核心。在木衛三表面之下兩百千米處存在一個被夾在兩層冰體之間的鹹水海洋。木衛三表面存在兩種主要地形:其中較暗的地區約佔星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其間密佈著撞擊坑,地質年齡估計有四十億年之久;其餘地區較為明亮縱橫交錯著大量的槽溝和山脊,其地質年齡較前者稍小。明亮地區的破碎地質構造的產生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有可能是潮汐熱所導致的構造活動造成的。
所以這種優厚的條件決定了木衛三,在木星點燃成為恆星的核聚變之火之後,如果還沒有被木星因為質量大增而產生的強大引力所吞噬,那麼其未來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畢竟成為一個生命星球最為主要的條件就是擁有磁場,以及大量的水,要知道,藍星生命最早的起源可是在海里,當然了,李秀這個星球的生命起源雖然被外星工程師生命橫插了一下。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藍星的生態環境還是非常適合碳基生命存活的。
當然木衛三最終能不能成為一顆類似於藍星的生命星球,這些對於李秀這個壽命只有幾十年的人類來說,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如果沒有人為的干涉估計那也是幾億年,甚至是數十億年才能形成和人類相識的智慧生命了。
所以當李秀繼續建造行星發動機以加快藍星逃離太陽系的方案透過之後。
原本已經停止的行星發動機施工隊則是又被從新召集了起來,然後繼續開始之前的行星發動機施工。
只不過這次難度比較大一旦,因為這次需要在海洋裡面施工。
當然了施工的主要海洋還是四大洋裡面的印度洋裡面施工以及部分的太平洋,以及部分大西洋。
而在這些大洋裡面施工其難度無疑是非常之大的,這也是為何當初首次建造行星發動機的時候會選擇在陸地上建造了。
畢竟別的不說,其三千多米的平均深度就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畢竟三千多米深,那得填進去多少立米的岩石泥土啊!
要是在之前李秀還沒有弄出反重力,無法用星際飛船進行大規模採礦的時候,這幾乎是想都不用想都,就算是想要在海洋裡建造行星發動機,那也是找個小島以海島維地基來建設。
而不是憑空在幾千米深的海水裡直接建設。
“怎樣,那幫工程院裡的工程師們商量好了是填海造陸建設還是打地柱建設了嗎!”
李秀看著走進來的葉寸心問道。
在投票覺得建造行星發動機之後,就決定在海洋裡建設,以此來縮小用地成本。
畢竟一個發動機其佔地面積就得一百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座四五線的小城市的面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