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秀也沒有多想,畢竟有些相似的畫面多了去了。

此時的南極洲又從新回到以往的冰天雪地世界,好不容易露出的一回南極大陸也從新被掩埋了起來。

此時在南極大陸的四周則是有一大群穿著建築機甲的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堆著冰牆。

因為飛船為了方便運輸,和方便儲存,李秀要求參加蒐集水資源的飛船都必須把水融合了才能倒下來。

而飛船倒下來的水為了不被流走流到海里增加海平面的高度,所以李秀就讓建築機甲來南極走進行冰牆的修建了。

畢竟這些建築機甲駕駛員,在修建完行星發動機之後也是沒事可幹了。

而沒事可幹收入自然也就少了。

而現在有了這樣的工作機會自然大部分人都願意過來進行工作了。

因為這樣也就離攢錢夠購買私人飛船首付的錢也就越來越近了。

不過運輸水自然沒有以前建造行星發動機時運金屬礦來的值錢了。

這回經過商量運輸水資源的價格只有之前運輸金屬礦運費的一半。

但是哪怕是這樣,確依然有人搶著報名參加水資源的運輸。

所有藍星上的幾十萬艘私人飛船有一大部分都跑過來運輸水資源了。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卻是依然選著運輸金屬礦石。

雖然行星發動機已經建造完畢了,但是隨著李秀所提議的儲存水資源的計劃得以透過,於是貸款購買私人飛船就又火了起來。

之前是貸款購買私人飛船的熱度之所以消失,那是因為行星發動機建造完畢所以不需要大量的金屬了,所以私人飛船接不到運輸的任務。

從而沒錢還貸款,但是現在隨著李秀儲存水資源的計劃釋出,有了星際之間的運輸任務之後,貸款購買私人飛船的熱度指染也就上來了。

這就好比李秀前世的那個世界的鍋加,在搞大建設的時候,購買後八輪運土方運砂石的基本上幹上個一年就能還上購買後八輪的貸款了。

而現在也是如此,在搞基建或者有大規模運輸任務的時候,運輸工具自然就是最火的了。

二十米,三十米,四十米,五十米,·····

隨著幾十萬艘飛船幾乎一刻不停在往藍星的南北兩極傾倒從太陽系當中的木衛二以及土衛二的水資源。

藍星南北兩極的冰層厚度幾乎是可以用肉眼看的見到速度再升高。

畢竟一艘千米長的星際運輸飛船,一次可以運載上億立方米的水資源。

所以哪怕是藍星上的十三多億立方千米的水資源,也就是隻需要這樣的飛船一百億次的運載量就可以運完了。

雖然一百億次看著很多,但是要知道現在藍星上的飛船已經有幾十萬艘了,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誇張的數字往上漲著,相信要不了一個月藍星上的私人飛船就會突破一百萬這樣的大關了。

甚至還有一些專門做大資料預測的轉眼人士預測,一年之後藍星上的私人飛船甚至會突破一千萬的數字。

所以一百億次的運載量分攤到一百萬艘甚至是一千萬艘的運載飛船上面,那每一艘的飛船也就是上千次的運載量而已。

而隨著時間段過去,南北兩極的冰層厚度也在越升越高,轉眼之間一個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南北兩極的冰層厚度已經達到了上千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