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稍微裝上一下在柯伊伯帶當中飄著的隕石塵埃那麼探測飛船就得報廢了。

·······

“冷鋒!命令頭部飛船按照事先的計劃開啟大功率鐳射發射器按照電磁加速軌道的軌跡發射鐳射清理道路!”

李秀對著全息投影顯示出的這次行動的現場指揮冷鋒命令道。

“是!冷鋒明白!”

冷鋒立即回答道。

兩者之間雖然相距七十五億公里的距離就算是電磁波也需要七個小時才能傳達到,但是現在李秀和冷鋒之間的對話卻是沒有絲毫的遲鈍!

沒錯!這次冷鋒和李秀之間的通話距離再也不像上次去小行星帶那樣雖然相隔只有一億六七多公里但是通話延遲卻有八分多鐘,而是幾乎是瞬間到達。

之所以會這樣這還是要多虧了研究外星飛碟研究出來的量子糾纏通訊。

這種量子糾纏通訊,已經不再是以往的光速了,不管是多遠的距離,都是沒有一丁點延遲出現。

要知道,量子糾纏現象早在一九三五年就被提了出來,但是一直到外星飛碟的出現,藍星人類都沒有研究出如何利用這種現象來進行超長距離的無延遲通訊。

雖然電磁波的光速通訊在藍星上的短距離通訊當中還看不出來。

但是放到超長尺度動不動就以光年為計算距離單位的宇宙當中弊端就出來了。

而這次的量子糾纏的超級通訊的研究成功也是多虧了借鑑外星飛碟上的量子糾纏通訊才能得以研究成功。

而這次發射去往普羅米修斯恆星系的探測飛船就攜帶了最新研究成功的量子糾纏通訊,這讓這艘探測飛船能夠實時的把觀察到道景象傳送回來。

並且也因為量子通訊也讓李秀能夠隨時操控這艘探測飛船進行探測工作。

當然,這也讓這艘探測飛船除了探查普羅米修斯恆星系之外,也被賦予了探索量子糾纏通訊效應的作用距離到底有多遠。

畢竟到目前為止,量子糾纏效應不僅是速度沒有被測出來,而作用距離訊號衰減什麼的更是一無所知。

所以包括李秀在內的一些物理學家們就想乘著這次傳送探測飛船的機會看看量子糾纏效應的範圍到底有多大,是有限的還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