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由於電磁波的速度只有每秒三十萬公里的速度,所以一點六五億公里的距離電磁波一來一回所需要的時間就達到了一千一百秒,也就是十八分鐘左右。

然後再加上那邊的人還要組織一下彙報材料,所以葉寸心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才得到了派往小行星帶探礦飛船的探礦結果具體的情況資料。

“不錯啊!小行星帶居然有這麼多的礦藏!”

李秀看這葉寸心遞過來的探礦飛船帶回來的報告不由得滿意點頭。

在李秀拿出了反重力技術之後,最先建造好的幾艘實驗飛船經過測試沒問題之後就被李秀派往了小行星帶去探礦去了。

至於為何被派往小行星帶而不是火星或者金星,水星去採礦。

最為主要的還是基本上每個固態行星其地表的礦都是不會太多的。

就如同藍星一樣。

難道藍星是真的一點鐵礦都沒有了嗎!

當然不是,要知道藍星的正真本體其實就是一個大鐵球。

而在這個鐵球的外面包裹了幾千公里厚的岩石層才形成了現在這個狀態的藍星。

因此在開採完地表的礦藏之後需要繼續開採就只能深入幾千公里的地下去挖掘地心當中的鐵了。

但是深入地下和上太空相比還是上太空比深入地下要簡單的多。

要知道每深入地下一百米溫度就會上升一度。

而地心當中的溫度更是高達幾千度。

再加上在地下挖掘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塌方問題。

所以與其深入地下挖掘還不如上太空去小行星帶去採礦來的方便。

畢竟在反重力技術被李秀帶出來之後,重量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好了,把這些標記點發給已經建造完畢的採礦船,並且讓那些還在虛擬世界培訓的人員出來準備駕駛真正的太空採礦飛船去採礦去吧!”

李秀對著葉寸心下達了自己這個藍星聯盟,盟主的命令一般情況之下李秀的很多命令都是由葉寸心代為傳達的。

而隨著李秀的命令下達,一千多艘長度在一千多米,高度和寬度都在四五百米的採礦飛船緩緩的開始升空,然後前往小行星帶準備開始進行採礦作業了。

雖然這些飛船看著只是採礦飛船外表裝著多個很長的機械手臂以及大功率鐳射切割器。

但是在關鍵時刻也是能夠輕易的便裝成為太空戰艦的。

在採礦飛船設計之初,李秀就要求這些採礦飛船採用模組化設計。

比如這採礦用的機械手臂就是模組化設計,可以很方便的拆卸。

在和平的建造時期比如現在就是裝上了機械手臂用來採礦。

但是如果遇到了外星人艦隊什麼的就能立即換裝掉這些機械手臂,然後安裝上電磁炮或者鐳射炮,亦或者導彈發射架什麼的。

至於空廣的貨船內部則是會變成太空戰機停放點,以及彈藥導彈存放庫。

而這些都是模組化設計可以多功能使用,只需要換裝一下就可以了,十分的方便。

只有飛船的主體才是為了增加強度,而一體化焊接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