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流浪藍星的全部計劃了!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和我提出來了,我會一一解答!”

就在李秀剛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就有一個人舉手說道:

“請問,按照你所說,使用藍星上最多的石頭進行核聚變,然後把矽或者是鈣聚變時所產生的鐵的第四形態等離子體當做推進器噴射出去,可是矽或者是鈣聚變時的條件是如此的苛刻光是溫度就必須達到幾十億度,請問如何做到!”

不過沒等李秀回答這個人的問題,一位研究可控核聚變的物理學家就搶先說道:

“如果李秀同志所說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已經完成,已經研發出了常溫超導體,那麼對於重核聚變來說就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我們有信心在十年,甚至是五年之內就可以做到重核聚變!”

對於這些研究可控核聚變的物理學家來說,只要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那麼剩下的就好辦多了,而且至於為何只聚變到鐵就選擇噴射出去,而不是繼續聚變,那是因為一旦元素聚變到鐵之後,在往後面聚變那就是吸收能量了。

因而在聚變到鐵元素之後就讓其噴射出去是最為划算的,而自然界裡鐵元素之後的重元素都是在超新星爆發時才產生的,在超新星爆發時的那一瞬間所釋放的大量能量正好就是重元素聚變形成所需要的條件。

因此核聚變又被稱為可以製造一切的技術,只要把足夠多的氫原子一直聚變下去,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得到元素週期表裡的任何元素的。

不過就在那位提問的人被那個搞可控核聚變的物理學家說坐下去之後,又有一位工程建築設計專家站了起來說道:

“剛剛李秀同志說了,要把行星發動機建造到一萬一千米的高度以此來避免噴出的高速等離子體和大氣過於劇烈的摩擦,從而消耗行星發動機的推力,所以我想問一下,李秀同志打算用什麼來建造這樣高度的建築,現有的鋼筋混凝土根本無法支援建造的起來這樣的高度,就算能建造起來所需要的數量也是龐大到無法計算的程度!”

還好對於這樣的提問,李秀也是有解決的方案了,只見李秀從口袋裡從容不破的拿出來一個黑色的小鐵塊來說道:

“對於這樣的擔憂我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大家請看,這是我根據泡沫磚所研究出來的泡沫鋼材,就是在鐵水冷卻的時候加入大量的耐高溫泡沫顆粒進行攪拌,從而和泡沫磚一樣,減小密度,提升體積,雖然強度有所下降,但是和其密度對比來說卻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因此這種泡沫鋼和泡沫磚一樣非常適合用作高層承重材料,以及牆體材料!當然具體的效果還需要進行實驗!”

而那個工程建築設計專家聽到李秀所拿出的新材料泡沫鋼的介紹之後就點頭坐了下來。

畢竟泡沫磚的效果做為建築方面的專家他還是知道的,現在所有的高層建造,基本上都是用泡沫磚來減輕整個建築的重量了。

因為哪怕鋼筋混凝土再怎麼耐壓,那也是有一個極限的,要是整個建築的重量過重,那麼底層的混凝土柱子估計自己就被自身的重量壓塌了,就更不要說什麼住人了。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重量只有原先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但是抗壓強度卻有原先磚塊百分之八九十的泡沫磚就應運而出了。

所以現在的高樓大廈才會做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大,而且哪怕是不用泡沫磚,那也會用只有幾公分厚的鋼化玻璃來代替原先的實心磚塊。

而隨著行星發動機的兩大難題,一個就是重核聚變技術,另外一個就是建造技術被解決,因此李秀的流浪計劃也就順利透過了。

不過當前還是先準備建造一個模型實驗一下具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