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到貝里還活著的時候。

看看IMC艦隊到底在幹嘛吧~

……

……

藍星外IMC艦隊。

主艦隊中心指揮大廳。

指揮廳為半圓面積的大廳,最邊緣的圓弧上是一排排各種資料程式碼畫面的的螢幕。

一個個有點禿然的程式設計師手指快的都要冒煙的敲打鍵盤。

站在上方中心臺上的指揮官坐於舒適的指揮椅上。

後面快步走來一名秘書,高跟鞋都沒能阻礙到她快速的步伐。

秘書到達指揮官身側,身體往前探去將手中的檔案交給指揮官。

指揮官接過一看。

只見資料夾裡寫著偵察裝置偵察到藍星上足足有200架先鋒級泰坦,數十架三代泰坦。

只見指揮官眼中的狂熱一閃而過。

倆百架先鋒級,只要繳獲五臺以上,我們就能借此研發出先鋒級泰坦!

指揮官將檔案放下,看向面前的大螢幕。

螢幕上資料顯示距離隱形反雷達裝置散熱還有2分鐘。

IMC自從提豐星一戰,支援軌道被徹底中斷之後,就開始研發能夠讓艦隊不被雷達所掃描到的裝置。

只不過,艦隊實在太過於龐大,而小型的隱蔽又沒什麼用,一露面就容易被反抗軍抓住,白白被反抗軍繳獲幾臺泰坦。

當然這些科學家拿著龐大的經費也不是沒什麼用,雖然說永久隱蔽做不到,但能夠隱蔽一個小時!

之後等大型隱蔽裝置散熱過後可以在艦隊上補充隱蔽所需要的能源來再次躲開雷達掃描。

不過也只能打一次出其不意。

畢竟艦隊如此龐大,只是躲避雷達掃描反抗軍又不瞎,這次是反抗軍疏忽了,沒想到這麼快IMC就研發出反雷達裝置,還是大型艦隊可以使用的。

過去也不是沒有,不過那都只是小型的裝置,只能隱蔽一架船艦,充其量20架泰坦的量。

基本上每次露面都被反抗軍繳獲。

於是IMC就盯上了藍星的資源以及裡面的先鋒級泰坦。

打算幹一仗,趁亂看看能不能搶幾臺先鋒級泰坦回去研究。

最主要目的是搶泰坦,畢竟藍星位於反抗軍重要區域,就算佔領了下來也很快被附近星球的反抗軍支援,毫無意義。

偵察裝置檢測到了泰坦所藏地。

這次行動是冒險的,為了幾架泰坦IMC出動一支大型艦隊。

不過風險與酬勞是成正比的,據IMC的資料記載,自從先鋒級泰坦參戰之後,IMC的泰坦隕落數量跟先鋒級泰坦隕落數量是成3:1的比。

簡單而言每三臺IMC泰坦才能耗死一臺先鋒級泰坦!

這比例是如此的震懾人心。

IMC到現在也不過捕獲倆臺殘破的先鋒級泰坦。

研發進度連百分之五都沒到,這還是高層極其重視先鋒級給了大量經費研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