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失控(白銀盟加更2)
章節報錯
2012年9月5日,里約“聖炎”事件。</br>天空毫無預兆地被金色雲層遮蔽,隨後出現了上千道神聖莊嚴的大門。</br>無數帶翅的火球從這些開啟的大門中砸下,唱著神聖而詭異的歌謠,避開草木磚石,隨機追蹤並焚燒一切有生目標。</br>直至倒懸在那座著名巨像頭頂的魔法少女被擊落,空中的大門才全部消失。</br>最終,事故留下了451人的灰燼,792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可逆傷害。</br>2012年10月11日,佛羅里達“血暴”事件。</br>失去理智的魔法少女飄在空中哀嚎,從住處向著小鎮另一端的學校進行無意識直線移動,沿途幾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她的念力影響。</br>魔務局的人趕到現場時,小鎮路面上赫然是一道綿延千米、深達數十米的裂口,兩側建築皆數崩散,又重新壓制成均勻的十二面體碎塊。</br>而整座學校的所在地已化為一個大坑。</br>受害者體內榨取的血液、不成形的肢體全都匯聚於此,混在建築廢墟中環繞著少女旋轉,宛如地獄。</br>遠端武器無法近身,彈道被念力扭曲,打在目標身上的法術也毫無效果。最終是5名高階魔法使以生命為代價,把遺物兵器接力送至有效攻擊範圍內,才將她當場蒸發。</br>最終,事故造成1467人無法得到妥善安葬,數萬目擊者留下嚴重心理陰影。</br>2012年11月24日,橫濱“無限列車”事件。</br>上班高峰期的車站內響起不知名的扭曲音樂。有人被樂曲影響,突然露出幸福微笑,直挺挺地跳向進站列車。</br>受影響的目標只佔少數,但據事後統計,在此階段出現該類行為的受害者也有23人之多。恐慌的人群試圖逃離車站,卻被破牆而出的列車碾碎。</br>無數列車在幾個相隔甚遠的車站內憑空出現,又憑空消失。有時是實體,有時卻又徑直穿過人群而不造成任何碰撞。</br>甚至一度像蠕蟲團一樣糾纏在一起,又像瘋狂生長的樹枝一樣自我增殖。</br>這些鋼鐵長龍如同發瘋的生物一般,擠塌周邊建築,沿著無法預測的路徑橫掃而去。</br>唯一的幸運是,所有列車的影響範圍都只在車站附近一公里內。</br>難點在於始作俑者的定位。當地魔務局花了近1個小時,才在一處公寓中發現了失控的魔法少女。好在出於未知原因,目標全無反抗能力,被迅速擊斃。</br>最終,事故造成642人喪生,超過3000人受傷,車站及周邊大量建築物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br>三次失控事件,破壞性一次比一次強,血淋淋的傷亡數字讓世人為之震怖。</br>當時甚至有個影響很大的流言:預言中的2012世界末日,將由全世界的魔法少女共同引發。</br>全球各地的魔務局都迅速作出反應,試圖將魔法少女們監管起來。</br>事實上早在2006年索馬利亞事件之前,許多國家就已設立了魔獸對策科及一些附屬機構,用於處理魔獸和魔法少女相關事件。</br>隨著魔法少女公開活動,魔務局正式成立,如何有效管理這些少女義警一直是倍受關注的課題。這對於雙方都是個需要努力磨合的長期過程。</br>遺憾的是,魔法少女們的心理問題在此前尚未得到足夠重視。</br>很多人都沒意識到,她們在還該上中學的年紀,就投入到直面死亡的殘酷戰鬥中,這對本就不穩定的青春期少女們註定會造成無比深遠的影響。</br>而從里約“聖炎”事件開始,魔務局其實就已在緊急尋求出路,可惜沒能趕上事態的急劇發展。</br>無奈之下,當局只能採取強制手段,將魔法少女們納入監管。對已暴露失控傾向的人員,會進行逮捕關押;對於無法壓制的進行中危害事件,為防止破壞範圍擴大,魔警們有權將失控人員當場擊斃。</br>儘管此後再未出現三大事故這個等級的失控事件,人們已無法再用原來的態度看待魔法少女這個群體了。</br>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如果一名失控魔法少女造成的傷害,比攻打城市的頭目級,甚至霸主級魔獸都要大,那麼是該繼續將守護人類的責任交給她們,還是組建更靠得住的、屬於人類自己的魔法防衛力量?</br>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魔務局應該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全力支援魔法少女們的戰鬥,並在戰後乃至日常生活中時刻關注她們的心理狀態,才是更合理的選擇。</br>不過這樣的聲音很快淹沒在人們對魔法少女的恐懼中。</br>爭議一直存在,衝突從未消失,時間卻不會為誰停步。整個世界磕磕絆絆地一路走到今天,已經不是任何一個簡單問題能夠概括的了。</br>李小寒收回愈加發散的思緒,重新專注到郝葉的提問上。</br>三起事故的當事人都不超過16歲,然而擱淺者也並非都在24歲之後才發生轉變,年齡並不能作為判斷依據。</br>但另一方面,作為被研究了超過10年的經典案例,對三名魔法少女的資訊挖掘已經到事無鉅細的程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們身上存在與後來被確認的擱淺者們重合的特徵。</br>“如果她們都只是普通魔法少女,又意味著什麼呢?”小寒不由得問。</br>郝葉答道:“那就說明我們可以假設,真正的擱淺者失控事件還沒發生過。如果把三大事故當做魔法少女失控危害的上限,擱淺者的破壞性極有可能遠超這個上限。”</br>小寒默默贊同,這是很自然的想法。</br>“但從統計資料上看,大多數失控事件造成的傷亡人數在0至20之間,影響範圍在100米之內。</br>“只有很少一部分會超出這個範圍。</br>“且事故破壞力與魔法少女的實力沒有直接關係。”郝葉以一種近乎冷酷的理智地分析道,“也就是說,大多數魔法少女失控的危害,與一次重大生產事故接近。</br>“而我們對擱淺者的危害估計,有可能更多來源於使用樸素邏輯推導而得的恐懼。</br>“考慮到魔法少女的數量,實際發生的失控人員佔比,無論曾經的熱戰時期還是現在,我們在抓捕魔法少女上所投入的警備力量都是溢位的。”</br>小寒很是驚訝,沒想到這番驚世駭俗,甚至可以說有點冷血的言論,竟是從郝葉口中說出。</br>她不禁問:“難道說,你認為應該減小對她們的管制力度?”</br>郝葉搖搖頭:“不是的,小寒,你還是沒有看透魔務局工作的本質。</br>“我們真正的使命,不是抓捕魔法少女,也不是消滅魔獸,而是將魔法與普通人的生活隔絕開來,維持人類社會的安定。</br>“因為人類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魔法的存在。”</br>小寒這才恍然大悟。</br>的確,對魔法少女的管制,對魔法物品的管制,還有針對魔獸的日常巡邏,一切都只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br>人類還沒有做好全面接受魔法的準備。</br>即使存在一定規律,它還是更偏向於一種唯心的、非理性的全新體系。而直到17年前,以索馬利亞事件為標誌,人類才算是真正廣泛接觸了這種力量。</br>17年,對於人類而言還是太短了。</br>魔法是否穩定,適不適用於生活和生產,能否融入人類已有的現代體系,可否與科技相結合……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去驗證。</br>不光在軍事方面,任何領域,都依然禁止魔法的參與。</br>如果沒有魔務局作為防火牆和緩衝帶,魔法會對人類的方方面面造成超乎想象的衝擊。</br>事實上,哪怕是對於魔法少女,這力量中依然存在著許多未知。</br>失控事件,並不僅僅是心理崩潰的結果。否則的話,它就不會成為一個導致如今局面的難題了。</br>“可是既然如此……”李小寒疑惑道,“龍處長對擱淺者們那麼強硬,不會有違這個原則嗎?萬一對方本來沒有訴諸暴力的意圖,卻被她逼急了呢?”</br>郝葉搖搖頭:“這其實同樣是原則的體現,只是要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想。</br>“書書對擱淺者所採取的行動,一部分是她個人原因,更多的是傳達了魔務廳的態度。</br>“換成是我坐到那個位置,恐怕也只能做出同樣的決定。雖然我提出了關於擱淺者失控的猜想,但我不可能拿群眾的命去賭。</br>“我們終究是人,不可能用純粹的理性去處理實際問題。</br>“我們承擔不起再來一次三大事故那樣的慘劇。並且經過這麼多年發展,魔務局不再是個單純的對魔機構,它也染上了任何一個大型組織都會染上的毛病。</br>“當局需要給民眾一個交代,也要維護自身的正當性。”</br>李小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br>擱淺者是否會引發更大的失控事件尚無定論。但站在魔務局的立場上,無法去驗證,也無需去驗證這一點。</br>重要的是杜絕一切隱患的態度。</br>儘管隨著時間抹去傷痕,未曾親歷事故的旁觀者常會趨於做出更中性的判斷。但面對不確定的威脅,很多人希望看到的是當局拿出能夠服眾的態度。</br>人們需要這種強硬帶來的安全感,需要相信魔務局有能力處理一切事態,這是魔務局用於維護安定的基石。</br>而魔法少女……</br>事實上,經歷過那幾年戰鬥的魔警們心底都清楚,當年他們能佔據上風,是因為大多數魔法少女不忍看到戰爭帶來的傷害,最終選擇了妥協。</br>若非懷有這份善良,這份守護之願,她們就根本不可能覺醒魔法少女的力量。</br>無論後來遭受的待遇有多麼令人失望,只要還存有一絲理智,只要沒有徹底失控,魔法少女都甘願以這份善良揹負一切。</br>而擱淺者,以小寒親身所見,她們也依然恪守這個原則。</br>明明都想做正確的事,卻被各種因素干擾,被各種東西裹挾,走到了不得不兵戎相見的局面……</br>出路又在何處呢?</br>局長的話讓小寒想明白了很多事,卻也帶來了更多的困擾。</br>她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語。</br>“現在,以及未來,在你的工作中還會遇到許多迷茫的時刻。你會聽到黑暗的傳言,懷疑自身的立場。</br>“但你要始終銘記,魔務局的初衷是維持社會的安定。只有記住這一點,在你必須做出抉擇的時候,才不會被一些錯誤的聲音所矇蔽。”郝葉看著李小寒的雙眼,鄭重說道。</br>小寒同樣鄭重地點了點頭。</br>“老蘇曾對我說過,你哪裡都好,就是有時候過於仁慈,不夠堅定。但我不這麼認為。”郝葉溫柔地笑道,“我們所處的這個機構已發展壯大,卻也日漸臃腫。</br>“這裡有做實事的人,心繫群眾的人;也有混日子的人,醉心權力的人。</br>“而這許多人,都已只為慣性所驅動,幾乎無人願意停下來,好好想一想。</br>“所幸,我在你身上看到了這種可貴的品質。我的老師曾經送給我一句話,現在我把它送給你。</br>“你要相信,無論什麼時候,都還來得及多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