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無人機在中間地帶中來回穿梭,發動機噴射的火焰在中間地帶漂浮的黑色塵埃中若隱若現,仔細觀察你可以看到來來回回的無人機照亮了黑塵像是一條火龍一般。

控制中心的駕駛座上,霍拉多喝了幾口“任務成功”酒,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才幾天沒有喝酒,這幾口卻讓自己有些昏昏沉沉了,甚至連“探針”發出的短暫警報都沒有注意到,霍拉還以為是無人機報警,檢視了一圈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兩個部署在中間地帶外面的“探針”確實發出了警報,只是被霍拉給忽略了。而且探針沒有繼續警報,是因為瞬間就被反制了,這個反制就在剛才發現異常的星系邊緣。

就在幾秒前,星系邊緣的電網消失後,本來空無一物的太空像是被無形之物給撐了起來,變成了傘形的樣子。隨後一道光影從中間噴射而出,一艘小型偵察艦瞬間跳躍出來,來到了這片太空。

這種小型偵察艦大概有50米長,為了達到目標小、速度快,它們幾乎拋棄了整個武器系統,只有船頂和腹部有4具可收放的防衛導彈倉,不到萬不得已時,這些導彈倉都呈收起狀態,使整個船身呈平整的扁平狀,它們的這些設定都是為了自己的特殊功能,“偵察、反制”。

小型偵察艦帶有一個超範圍“BFMK1”雷達,甚至可以說它們本身就是“BFMK1”雷達,因為從設計、到配裝,所有的工序都是圍繞著這具雷達建造的。它開啟時可以主動偵察大星系內所有沒有反制能力的目標,同時雷達可以發出電磁波攻擊其他偵察系統,使之癱瘓或遮蔽掉並失效,“BFMK1”雷達還有個特殊功能,即使關閉的被動狀態,如果有目標探測到,雷達本身也可以提供探測者的大致方位和距離。

這些小型偵察艦往往是戰場的急先鋒,利用自己的高機動、高偵察第一時間殺入戰場,快速偵察後給出大致的戰場資訊,不過它們也是第一個要被攻擊的單位,往往大型戰艦被偵察到後,就會放出多艘戰機尋找和摧毀。

現在它似乎不太著急,沒有快速的偵察並撤出,而是緩慢地向前飛行,隨後以自己艦身為中心,向四周發出一道幾乎看不見的電磁波,這道電磁波隨後蔓延到整個星系,也是這個時候礦船發出的探針停止了報警。

發出這道電磁波後,偵察艦就沒有繼續前進,而是懸浮停留,沒有了任何動作,它剛才跳出的位置,殘留的太空異象也並沒有消失。

接著又是四道光線從異象中射出,四艘星系防衛艦出現在異象前方,它們從剛跳出來比較密集的站位,慢慢向著扇形的方向緩慢前行,這四艘防衛艦每一艘都有2km長,比霍拉的貨船都要大很多倍,它們就像武裝到牙齒的獵狗一般,每一艘防衛艦現在都燈火通明,每個戰艦的細節、武器系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它們緩緩地前行,直到來到剛才那艘小型偵察艦的背後才停了下來。

隨後它們佇列前方的小型偵察艦開始加速,並朝著霍拉所在的方向飛去。

與此同時,一個更大的光線從異象中射出,這條光線持續了幾秒,一個巨大的黃黑相間艦身隨之出現,相比之前的不同,艦身周圍還有一同跳躍出來的1艘科研艦、1艘偵察艦、2艘救援艦、6艘重型星系戰艦、1艘巨型星際戰艦。

&n長,它的能力有多大?要知道,往往一個星系文明有一艘該等級的巨型星際戰艦,足可以維護整個星系的和平與安全。

但相比之下,那個巨大的黑黃相間船身的艦才是主角,連星際戰艦都小它一號,不過它的表面幾乎沒有任何可見的武器,船身上覆蓋著各種管道、艙門,船身下還有可見的空投艙門,這一艘工程艦,往往大規模的移民才會使用到,但它的樣子太奇怪了,長約20KM、高約900米,就像是一頭被拉長的鯨魚一樣。

當這一波跳進這個星系後,背後的太空異象也隨之消失了。

在最後這波跳出後,這支浩浩蕩蕩的艦隊開始一起出發了,前方是成扇形前進的4艘防衛艦,它們的中間現在已經是2艘重型星系戰艦了,4艘防衛艦分佈在兩側,它們的後面是巨型星際戰艦,各類其他飛船在它的艦身稍微後端的下方,它的後面就是那艘黃黑相間的工程船了,工程船兩側是另外4艘重型星系戰艦,現在艦隊一起飛行,它們的目標就是剛才小型偵察艦去的位置,霍拉所在的KYBQ215B行星。

礦船裡,霍拉現在已經將駕駛座調整成平躺了,有些不舒服地躺著,比盯著自動採礦無人機發出的資料更享受多了,所以霍拉也完全不知道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型偵察艦已經隨著訊號來了一圈了,在霍拉啥也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完成了偵察,大編隊也已經來到了KYBQ215B行星周圍。

在大編隊到達指定位置的瞬間,小型偵察艦停止了干擾,貨船裡警報大作,本來該緩慢的“嗶~~~嗶~~~聲”,變成了十分急促且間隔短暫地“嗶~嗶~”聲,整個控制中心就像變成一顆快要爆炸的定時炸彈一樣。

霍拉本來半夢半醒的狀態,被這一陣突然的警報聲給嚇醒了,慌亂地看著正面舷窗上的提醒,

舷窗上顯示:“軍事艦艇接近中”。

大大小小的飛船訊號點佈滿了整個畫面,霍拉起初以為自己的眼睛花了,閉了閉眼後,認認真真地看了一下,才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