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清的聲音把姜戈的思緒拉了回來。

“嗯,好。”

隨即下車進入了酒店。

——————

下午,《人在囧途》的兩個主演徐來、陳雷,副導演徐東清,一起來到了姜戈的房間。

姜戈開這個劇本研討會,目的是結合幾人的理解和建議,對角色人設和故事情節做最後的調整。

“能跟姜董合作,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現在夢想成真了,非常高興。”徐來笑眯眯的說。

“與徐導合作,是我的榮幸。”姜戈面帶微笑的回了一句。

“《人在囧途》的劇本我看了好幾遍,寫的真的太好了,是我一直想要嘗試卻不敢嘗試的一個型別。”徐來開吹。

“徐導過獎了。”姜戈淡淡一笑。

一番商業互吹之後,幾人開始進入正題。

“我對幾個片段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徐來是有什麼說什麼,該吹時不會吝嗇,該挑刺時也不會慫,因為劇本研討會,就是找問題的:“第一,牛耿年薪5k,年底還沒拿到工錢,選擇買飛機票去不符合邏輯;第二,在小客車上牛耿高唱春晚主旋律歌曲,然後其他乘客一起高聲合唱,畫面確實溫馨和諧,可現實裡幾乎不會發生;第三,為救學生上街乞討欺騙的教師、看見原配和孩子就自覺退出的小三、不介意老公出軌依然溫柔的老婆,這三個角色的設定有點強行反轉。”

姜戈全程認真聽完。

《人在囧途》這個劇本的改動比較的少,只是用“回憶”解決了時間線差異,其它地方基本保留原樣。

這是一部標準的型別片,有著明確清晰的型別定位——公路喜劇電影,於大多數公路電影一樣,透過路上的種種麻煩製造笑點的同時傳遞溫情,傳達這個世界充滿愛,不過搞笑足,溫情卻有所欠缺,就如同徐來講的那樣。

而徐來呢,正一邊喝茶,一邊觀察姜戈的反應。

他是前輩沒錯,可姜戈是編劇、導演、投資人,且有著各種各樣“第一”的頭銜,這麼挑姜戈的刺,是不是有點不合適?

不過他不是很擔心,因為他研究過姜戈的作品,每一部的質量都屬上乘,這也就表明了,姜戈一定不希望這個劇本有缺陷,而且在來的路上問過陳雷,得知姜戈人非常好,不是那種聽不進別人話的人。

“感謝徐導。”作為國內為數不多能與夏多魚板板手腕的喜劇導演,還是有真材實料的,姜戈隨即轉向徐東清和陳雷,問道:“你們有要補充的嗎?”

徐東清、陳雷齊齊搖頭,兩人的水平差了不少。

姜戈接著道:“那我們就方才徐導提出的三個問題展開討論,看看該如何去修改,讓劇情更加合理。”

不知道什麼時候,國內所有的喜劇都變成了一個模樣,荒誕的現實、苦中作樂、近於溫和的諷刺,《人在囧途》在大的主題及表現形式上並沒有脫離開這種氣質,相對成熟的掌控是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的制勝法寶。

而且這部電影和那些“心懷諷刺”的小幽默片比較大的區別是,旨在表現“人還是相信一些美好的東西”,甚至要用這個“相信”去戰勝一些東西,在外部環境如此無奈的現實底下,這個“相信”有點像牛耿這個角色的“阿q精神”,你忍不住要去嘲笑他,但是一低頭,也很可能會被他感動到。

所以,修改方向是,令情節自然,不強行和諧。

時間在房間裡四人的討論聲中慢慢流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