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串黑的:“真替徐晨易不值,打江山時出力最多、功勞最大,卻連第一期, 甚至第二期都混不上。”

有無腦黑的:“y1s1,要是沒有結尾曲這個噱頭,直播間人數得少百分之九十九。”

有捧殺的:“期待新歌,感覺張黎明這些老一輩遠不如現在的年輕人,比如姜戈、徐晨易、秦詩玥。”

不過在這裡,粉絲和路人的數量是他們的成百上千倍,所有的這些發言瞬間就淹沒在了彈幕海洋中。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十七日手諭,已經收到,備悉一切。魔都近來尚稱平靜,不過市面日見蕭條,店鋪常常倒閉,和先前也大不相同了……”

“這魯迅寫給母親的一封信,寫的全是家庭生活,在格式上,與他寫給母親所有的信一樣,用淺近的文言文寫成,‘手諭’、‘恭請’、‘男樹叩上,廣平海嬰同叩’等詞語,都體現了他作為人子對辛勞一生的母親的敬愛和孝順,全信文字質樸,筆法簡捷,寫得親切自然,卻又十分坦率真誠……”

“母愛是一泓深深的潭,無論家有多少困難和糾葛,她總是以勤勞的雙手、容納百川的胸懷,默默奉獻,那寬宏的氣量,那包含的品格,讓家和睦泰然。”

……

這期楚翩翩的服裝色調,採用了黑、金撞色,去製造視覺上的層次感,體現了女人獨立、自信、灑脫的內涵與態度。

舞臺上,每一個鏡頭、每一句詞,她都全力以赴,一顰一笑都顯得優雅大氣,氣質絕佳,讓人心動。

“果然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處處透著溫婉大氣。”

“氣質大美女!”

“我滴個乖乖,去查了才曉得,她是薇戈文化的副總。”

“這飯碗搶得,讓那些專業主持人怎麼活啊?”

“我行我上,沒毛病!”

……

第一期楚翩翩可謂是驚豔全場,播完後不少人立刻就上網去搜了,從個人微博上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讓人驚訝不已。

果然,

跟姜戈混的人,都不走尋常路。

第二期第一個登臺的是劉雪馨,她分享的是與母親一起來華風試戲《唐人街探案》中思諾一角的故事。

“這就是我的媽媽,一個普普通通的媽媽,一個關心我、愛護我,伴隨我成長的好媽媽,我愛我的媽媽。”

劉雪馨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

而,

當初聽了姜戈一番話的羅小霞,不再規劃女兒的未來,現在在電視機前,聽了女兒講述的故事,以及申請的表白,令她甚是感動,眼中淚水一直在打轉,是欣慰的淚水,也是幸福的淚水。

爾後,秦詩玥、張鈞、張樹成陸續登臺,這期不同於上一期,煽情的故事少了,更多的是溫馨有趣的故事。

姜戈兩世為人,看的綜藝不少,藍星跟地球的情況相似,煽情幾乎已經是成了國內綜藝的常態,要麼賣情懷,要麼賣悲慘,要麼賣友情,那節目的初心和主題究竟是什麼?

怎麼說呢……

煽情不同於自然而然的抒情,而是在特定環境下渲染出來的效果,它能達到數十倍的傳播效率,像熱搜上常常掛著“某某某節目的選手又哭了”的話題,這種無節制、刻意的煽情更多的是在“消費”觀眾。

現如今,觀眾已不再是那麼好糊弄的了,一次兩次的欺騙尚可容忍,可是一旦煽情取代節目核心,他們的容忍度就會迅速減低,甚至會產生抵制、反感情緒。

其實從電視劇、電影到綜藝,煽情早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換句話說,煽情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合理的煽情是可以讓觀眾與節目進行內心溝通,從而對節目中的某種行為產生高度的共鳴,並且回味無窮念念不忘,甚至在回憶中有所思考。

而當煽情成了笑話,剩下的只有尷尬,所以姜戈從一開始就沒有把煽情當做營銷賣點,在節目中也不濫用煽情環節,不硬生生地賣慘,不誇大事實,選的是真實的人,講的是真實的故事,讓觀眾看到節目傳達的溫度和內涵。

就比如,這一期只劉雪馨聊與母親的矛盾開始,到張樹成暢談與過世母親溫馨的日子,以及和互動環節,楚翩翩一直都是處於一個聆聽者的狀態,並沒有去刻意強調高潮迭起,煽情的手段極為剋制。

而這種緩和平淡之中不乏動情處,實際上更讓觀眾為之動容。

“呃……特意備好了幾包紙巾,結果沒用上。”

“這期超溫馨、超暖。”

“母愛偉大,不應該只用來煽情,也可以帶來歡笑。”

“很喜歡這個節奏。”

“姜戈解決審美疲勞有一套,有的人期望落空咯。”

“講真的,這期帶來的驚豔程度不輸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