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相當的嚇人,要知道,才上架了十幾分鍾而已。

不過,

【梅曼璐+姜戈】這個組合所出的歌曲,會有什麼樣的成績早就可以預見,所以沒有多少人感到意外。

大家在討論的是兩首歌的演唱、詞、曲和編曲。

而,

如此大熱度和大流量的話題,又豈能少了各大新聞網站的身影。

企鵝:【從細節來看新綜藝《光陰的故事》,聲音是愛的表達和傳遞,帶著溫度飄向四方,滋潤心田。】

網易:【超級催淚!姜戈聯手眾明星唱出青春和父愛,用簡單、深沉、質樸、優美的詞曲向我們證明,誠摯、深沉、溫暖、健康的歌曲永遠打動人心!】

新浪:【新綜藝《光陰的故事》高能場面預警,梅曼璐淚灑現場!】

頭條:【今天晚上,本是一老一新綜藝之間的收視率之爭,沒想到卻讓華語歌壇迎來了兩座大山!】

uc:【驚!這個世界太瘋狂,不務正業反而成就輝煌!】

百度:【新綜藝《光陰的故事》首播,以音樂點亮青春和父愛,用故事講述人生百味!】

……

娛樂圈強勢的粉圈文化導致,流量和偶像進入任何一個專業領域,都會很大程度影響那個圈子的生態。

更別說,根基本來就脆弱的華語歌壇,基本就是被流量玩法裹挾前進。

蕭湛的新歌《暗點》銷量,動輒2500萬張,輕輕鬆鬆就超過了徐晨易、張黎明等正兒八經的音樂人的銷量。

這固然是幾個月沉寂後粉絲情感爆發的結果,但其實業內人士都清楚,市面上真正能賺錢的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要麼是ost,要麼就是短影片熱門配樂。

而且……

許多時候,一首新歌出來,內行人覺得非常好聽,能打,但往往是叫好不叫座,除了粉絲之外,少有人問津。

可是有一個人的歌成為了例外,做到了口碑、銷量雙豐收,甚至重新定義了“流量”二字在娛樂圈的含義。

這個人便是姜戈,自出世到今天,每一首歌都是從更純粹的音樂本身出發,吸粉無數,好評無數。

“怎麼可能有人能夠掌控聽眾的喜好?”封逸倫望著網易雲音樂排行榜和微博打歌榜,發出了一條怎麼都想不通的疑問。

“這……”汪城不想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可一開口,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去說。

一方面,華語歌壇的內容生產在總量上快速膨脹,另一方面,觀眾的螢幕時間被激烈爭奪,個性被充分釋放,口味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單一的作品,一時的熱度和點選率,無法讓獲得持續、長效、穩定的成績,只有滿足聽眾的需求,歌手和詞曲人才能有機會在亞文化、小眾文化和大眾文化、流行文化之間找到共鳴點,成為常勝將軍。

也就是說,如果能把觀眾的喜好摸透了,等於是發的歌都能火。

“有節目在保溫,這些歌的熱度很難降下來。”封逸倫咬著牙,做了一個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決定,道:“新歌只能延後了。”

汪城點了點頭,道:“避其鋒芒是對的,那節目一共八期,兩個月後恰好是五一,流量會高許多。”

封逸倫吐槽道:“搞綜藝就搞綜藝,唱什麼歌嘛!”

汪城以客觀的眼光分析道:“如果不唱歌,他們這檔綜藝會少50%的吸引力,別說去跟《極挑》扳手腕了,就連收視率破3.0%都成問題。”

封逸倫眯起眼睛,問道:“你覺得《極挑》能贏嗎?”

汪城搖搖頭,回道:“難說,兩家衛視網路直播間的人數是差不多的,得看電視那邊的資料誰更好。”

——————

“電影、電視劇和音樂市場給予的反饋沒那快,姜戈的作品除外”,這是娛樂圈今年流行起來的一句話。

以往,上映一部電影,開播一部電視劇,釋出一首歌曲,口碑和成績出來最快也要等到第二天才知道。

但是,姜戈的作品,口碑和成績幾乎三五個小時就已經明朗了。

網路上各個平臺,不管是熱度,還是話題度,《光陰的故事》都要好於《極挑》。

第二天資料出來,果不其然又也不出意外。

3月7號,黃金時段(19:30~22:00),收視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