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期間,周凌薇靠著姜戈,臉上浮現出一抹微笑,道:“好在有你,不然我們推出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收視率和口碑鐵定受挫。”

姜戈笑了笑,道:“受挫倒不至於,沒第一季好是肯定的,審美疲勞是一個原因,再有就是,全國有多少適合上這個節目的女藝人?那些跟風綜藝都消耗得差不多了。”

他並非是多有前瞻性,而是多了前世記憶,地球上的經驗。

周凌薇嘆道:“怪不得都喜歡跟風,因為啊,想要製作出一個優質的原創綜藝是那麼的難。”

按照常理,同一市場下的產品競爭,會促使各個對手們來對產品進行創新,從而增加競爭力,很奇怪的是,這一點在綜藝行業內,卻完全變了味。

跟風現象,得一直追溯到兩千年,當時《超級女聲》火爆全國,一舉成了當時最為家喻戶曉的節目,之後藉著這股勢頭,各大衛視乃至央視,都接連推出同類節目《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夢想中國》、《名師高徒》等等。

而且不只是音樂類,往往是出現了一檔成功的節目後,各個製作方總是蜂擁而至,照著這個框架這個模式換一張皮,就能推出一檔又一檔的同質化節目。

姜戈分析道:“實際上,行業裡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跟風不是長久之計,但無法否認的是,比起耗心費力地去開創新節目,跟隨前人腳步暫時看來這確實是一張安全牌,因為平臺要靠綜藝節目來提高市場影響力,還要考慮保障收視率、廣告回報等問題。”

說到這,見廣告結束了,便拿遙控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大三格,接著道:“而面對激烈競爭和生存壓力,平臺被收視率綁架,製作機構被平臺綁架,幾乎成了行業新常態,導致的結果就是,對於電視臺而言,原創節目是使命,是社會責任感,但迫於生存壓力,不會拿太多的資源去做。”

周凌薇在東方衛視待了近兩年,自然是知道這些彎彎道道,隨即道:“所以,我才選擇出走,自己開公司,不受任何約束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姜戈也是不大喜歡被約束,前世在地球上才會選擇相對自由一點的網文行業,穿越到藍星後,要不是華風傳媒是自家的公司,他都不會去接手。

“初出茅廬的少年總是如此,困頓又驕傲,熱情又鋒利……”

“我十八歲出道的時候,就想證明自己是這一行裡最棒的人。”

“我年輕的那會很狂的,誰都不服。”

“歲月啊,狠狠地在我的身體和靈魂上打磨了五十年。”

“一個男孩想要成長為一個男人,要經歷無數的磨難,隱忍與糾結,苦痛與磨礪……”

……

這時,《披荊斬棘的哥哥》終於開始了,姜戈和周凌薇的目光,皆是投向了電視機。

跟他們的期待不一樣,有許多業內人士和觀眾都不太看好這個節目,理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珠玉在前,不算新鮮的賽制、愈發挑剔的觀眾、男性與女性面臨問題的極致不同,尤其不乏針對核心概念的不解【這些男藝人們究竟哪裡有“荊棘”可斬?】,這些種種問題,都讓大家對節目的看點產生了質疑。

而同為一個賽道的競爭對手,其它一線衛視,則是在觀望,一方面想這個節目失敗、挫一挫藍莓衛視的銳氣,另一方面是想如果這個節目成功、該怎麼推出同類節目。

總之,這個由姜戈、周凌薇這對娛樂圈模範情侶的公司薇戈文化製作的節目,在開播前就引起了廣泛關注,熱度和話題度超高。

“昔日少年,如期歸來,如不曾經歷千迴百轉,不會懂得,中途那般多的枝枝蔓蔓,需要的是成為利劍,披荊斬棘,奮勇向前,穿越風雨,看到彩虹!”

旁白結束,舞臺舞臺燈光效果伴隨著音樂節奏頻頻更迭,顏色的瞬息變換,光束的精確交織,亮與暗的碰撞躍動,光與影的絢爛藝術和精彩的表演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現場觀眾的歡呼聲,熒幕前觀眾的彈幕,都是在為自己喜歡的男藝人打call。

率先登場的是三個90年代很火的影視歌三棲明星,出來的同時唱響了開場曲《笨小孩》。

“哦~寧靜的小村外

有一個笨小孩

出生在六零年代

十來歲到城市不怕那太陽曬

努力在七零年代

發現呀城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