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一點新鮮感都沒有,失望至極。”

……

“感覺就是套娃,一個故事大綱改改就拍了。”

“劇情差也就算了,找國內明星來配音聽著很尬,中村賢鬥在演,出來卻是趙天文的聲音,分分鐘出戏。”

……

一路出來的觀眾,三三兩兩討論著《東京詭異4》。

“好像……”周凌薇挽著姜戈的手,道:“翻車了呢。”

姜戈客觀的道:“劇情銜接是不太好,太過於追求高深,用近乎哲學的方式去表現‘怨念’這個東西……”

說到這,微微搖頭道:“電影被稱為‘第七藝術’,它突破了其它傳統藝術門類在感官空間上的侷限性,即文學透過文字來傳遞情緒,繪畫從視覺來描繪世界,音樂從聽覺來震撼心靈,終歸是拍給觀眾看的。”

言下之意就是,這部電影讓人看不明白。

其實,小野三郎對《東京詭異4》是注入了很多心血,從劇本到道具、演員、拍攝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親自把關,做到精益求精,甚至把日本傳說和文化融入進去,以此來闡述怨念的產生和消失,就連配樂也無時無刻的在渲染和烘托怨念的恐怖之處。

但,這種所謂的“藝術”,沒有多少人能理解。

對了。

姜戈想起一個與之對應的例子來,地球上有一部電影《憨豆的黃金週》,就像裡面那個導演拍攝的影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電影世界中,不管別人看懂看不懂。

周凌薇盈盈一笑,道:“那,你的電影又穩了。”

姜戈捏捏她的手心,道:“回本就是賺,剩下的交給觀眾。”

周凌薇嗤之以鼻道:“有點追求好嗎,先把《唐人街探案》的票房超了,然後再拿下春節檔冠軍。”

姜戈搖頭道:“難,恐怖片受眾相對比較小。”

《畫皮》在地球上的評分為6.7,口碑一般,雖然他把劇情往小唯、佩蓉、夏冰三女身上拉,多加了鬥智、鬥勇、鬥法的戲份,但畢竟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分數頂多提升到7.5,勉強算是一部可以看的片子。

回到家裡,凌晨三點。

不過,影評人加班加點的寫的影評已經出來了。

睡覺前,姜戈和周凌薇在床上拿著手機刷了一會,看看所謂的專業人士的評價。

有說好的,比如【魏川說劇】:“電影分好壞,無非是技術和故事,對於專業影評人來說,《畫皮》的主旨就是那句老話‘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以三個女人的情感來表明人心是無法被刻畫的,即便小唯是千年修行的狐妖,她也只能用法術變成絕世美人,卻不能夠變成王生的愛人。”

也有說不好的,比如【戲夢影視】:“如果單純作為一部電影來看,《畫皮》充其量3分,難道現在的國產片只要悲情臺詞說出來的時候沒笑場就是好的了?只要沒有讓人崩潰的髮型和驚悚的眼妝就是好的了?只要不血洗螢幕腦漿滿地讓人吐三天就是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