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杭城。

“你……怎麼哭了?”

姜戈的父母也在看《經典詠流傳》,待到關妍思唱完《定風波》,吳秀雲歪頭一看,見到的是姜勇臉上兩行滾滾而下的眼淚。

“我要是有蘇軾這麼瀟灑就好了,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豁達,到‘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光風霽月,皆非我輩能及,而今天聽到‘也無風雨也無晴’,頓時感覺還是這句最為曠達,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怕了。”

逝去的事就像一陣風吹過,姜勇擦了擦臉上的淚水,道:“希望,我也能‘一蓑煙雨任平生’。”

即便是兒子讓華風傳媒起死回生,再創輝煌,他的內心深處那身處低谷的失落仍未消散。

但是……

一首歌,一首詞,讓他的心境已多了一份柔和,多了一份淡然。

吳秀雲輕輕捏了捏丈夫的手,同床共枕三十餘年,又怎會不知道丈夫此刻的心情呢。

想通了,放下了,是一件好事。

而這也是一種不拘束世俗繁雜,想要隱居於山水之中的情懷釋放。

——————

“此刻的我,和老友在不同的地方一起看節目,因一首歌,共鳴、感動、流淚,這應該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吧!”

“所謂的好聽,無非就是埋頭打團的時候聽到關妍思開口便抬頭並拋棄隊友認真的把整首歌給聽完吧。”

“古代文人蘇軾與現代詞曲人姜戈,用流行音樂的方式進行了完美碰撞,讓人領略到了華夏文化的無窮魅力。”

“自創部分的歌詞看似一般,卻和《定風波》很好的揉和在了一起,音樂也很契合,關妍思的演唱有驚喜,大愛!”

“聽了開頭眼睛就受不了了,真的非常好聽,詞曲很配,蘇軾yyds,姜戈yyds,跨越時空的相遇!”

“……”

……

喜歡上一首歌,或許是因為歌詞寫的好,旋律寫的抓耳,歌手唱的好聽,但真正能感動自己的,往往不是歌詞,不是旋律,不是歌聲,而是自己內心的故事。

顯然,今天的觀眾裡面,有很多有故事的。

方聰感慨道:“音樂圈需要姜戈這樣敢於嘗試與創新的年輕人,這才是華語音樂該有的樣子啊!”

曲榮稱讚道:“前面有種淡淡的愁緒繚繞心頭的感覺,到了高潮,變換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豁達。”

陳偉華說道:“關妍思的唱功略有青澀,但具有時代感的嗓音,就像一壺老茶,越品越有味,征服了聽眾的心。”

現場的三位評委和一百名觀眾的表情、感受、情緒都是真實的,雖然在正式錄製前有兩次彩排,但那是讓歌手跟伴奏、燈光、舞美進行適應並沒有評委個觀眾在場。

當然,今天熒幕前的觀眾的表現一樣是真實的。

比如徐晨易,他也是第一次聽這首歌。

“我對姜董是越來越佩服了!”

“為什麼?”

“連你都能調教好。”

“喂,你是說我以前唱歌不行嗎?”

“不是麼?”

“找打!”

……

關妍思兩手齊上,在徐晨易腰上留下了兩摸紅色。

徐晨易倒吸一口涼氣,臉上沒有絲毫生氣之色,反而是微笑連連。

他是個唱作人,也寫歌作曲,知道寫出一首好歌曲的難度,不管是這首《定風波》,還是他的那首《三字經》,亦或是其他人唱的幾首,曲子都是在古風的風格中進行開拓創新,加入各種現代音樂元素,聽起來不顯突兀,舒服至極。

他這個內行人是覺得,姜戈非常厲害,不是常人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