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中的遊客們四處張望,只見噴水池處,人群突然往兩旁分開,讓出一條道來。

一個長相平平無奇,歌聲卻飽含激情的年輕人,戴著耳麥,邊走邊唱,朝著廣場中央緩步而來。

這人是?

“林宇!”

有人認出了他,並大聲喊了出來。

“哪個林宇?”

“還有哪個?華風的那個啊!”

……

“爺爺,他就是老把你唱哭的那個人。”

“小夥子長得挺精神,嗓子很好。”

……

“追夢的原唱來了!”

“這是在拍什麼嗎?”

……

熙熙攘攘的遊客們,有的在交頭接耳議論著,有的拿起手機拍照、錄影,有的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實際上,《追夢赤子心》這首歌隨著《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大火而廣為人知,傳唱度也越來越高,在場的遊客許多都有聽過,有的甚至是聽過很多遍。

而在一些年輕人的解釋下,明白了這個叫快閃,亦稱之為“快閃影片”或“快閃行動”,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簡單地說就是許多人用網路或其它方式,在一個指定的地點,在明確指定的時間,出人意料的同時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為,然後迅速離開。

這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張開嘴唱道:“也許我沒有天分,但我有夢的天真,我將會去證明用我的一生。”

緊接著,童聲、男聲、女聲一句一句從四面八方傳入耳朵:“也許我手比較笨,但我願不停探尋,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遺憾。”

情緒是會相互傳遞的,聲音聚集在一起會非常打動人心,遊客們漸漸從吃瓜看戲中,跟著林宇的節奏唱了起來。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

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繼續跑帶著赤子的驕傲

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

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

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協直到變老!”

林宇的聲音有一種力量,能改變心情,能製造情感,能夠將逝去的時光在胸腔奏響,無論是遙遠的,還是正在告別的,在每一個延宕的波紋中重塑。

兔子的大國夢……

赤子的驕傲……

祖國母親的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