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衛視,會議室。

“暑期檔已經連續兩年被東方衛視壓了,還是碾壓,你們營銷中心是怎麼買的劇,每年撥資金十幾個億,都用到哪裡去了?”臺長氣不打一處來,他們臺什麼時候這麼狼狽過。

“我們購的劇都是大IP,豪華演員陣容,大投資的劇,但……近幾年觀眾的口味一直在變化,我們也不可能提前預知到他們今年喜歡哪一款,明年喜歡哪一款。”主任一臉苦悶,買的就是最貴最好的劇,不火有什麼辦法?

“不行就要重新分析市場,及時做出調整,東方衛視每年大爆的劇,都是出自華風之手,你們難道看不見?”臺長皺著眉毛,臉色不大好看。

“我們去找他們談過了,可劇都已經賣掉了,聯合拍攝的話,又暫時不接。”主任不斷訴苦,他怎會看不清形勢,也是去爭取過的,只不過是沒成而已。

“華風那邊繼續去談,然後購劇策略要改變,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其它的放在後面,不能輸了收視率,口碑也越搞越差。”臺長說道。

“好的,我這就回去寫一份計劃書。”主任回道。

東方衛視+姜戈這個組合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假如收視率之差在1.0%以內,是勉強能接受的,可問題是,收視率之差現在是2.0%,這個數值對廣告招標影響很大,底價和成交價都會有相應的降低。

其實,這個形勢是其它電視臺也在面對的。

——————

阿里娛樂,製作部經理辦公室。

“於凡的劇本寫好了沒有?”

“已經在催了。”

“別人一年三個劇本,他三年一個劇本都沒出來。”

“那個姜戈不大正常。”

“正不正常有什麼關係?只要能出劇本,別說不大正常了,就是異常都不是事。”

“我再去催催。”

……

經理頭疼不已,沒想到一個二十五六的年輕人,竟把娛樂公司之間的競爭拉到了一個相對激進的層面中。

一年一部自制劇已不夠,起碼都要三部以上才行了。

編劇又是一個非常能磨時間的職業,快了,劇本的質量大機率不好,慢了,劇本的質量也不一定好。

難搞啊。

而這一行業被姜戈搞內卷,個人編劇還好,創作不受外界影響,但公司裡的編劇就不好了,天天被催,苦不堪言。

能怎麼辦呢?

那就恨他吧!

——————

杭城,華風傳媒總部大樓。

“行,貴公司的合作意向,我一定轉告姜董。”

……

“好的好的,我們一旦有新劇,會考慮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