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嵐就姜戈的提議做了一番思考,她轉製作人有段日子了,影視劇的製作、發行、播出已有了解,覺得可行性不大,道:“網劇周播可以,電視臺那邊不可能的吧?”

姜戈考慮過這個問題,周播劇這個概念,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由來已久,但在國內,雖然網站把“周播”做得風生水起,卻還沒有電視臺嘗試過。

莫嵐繼續道:“首要的就是打破了觀眾觀看電視劇的習慣,從常規的日播轉變為周播,可能會導致觀眾因為不適應而棄劇或者養劇,這樣一來收視率如何保證?收視率保證不了,電視臺又怎會接受這種模式。”

想要推出周播劇,困難重重。

顧瑤開口道:“可否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採取一週播兩至三天的模式。”

鞏黎跟著道:“姜董的劇本非常細緻,如果不按場次拍攝,而是按集數拍攝,一週三五集我覺得是沒問題的。”

秦詩玥的演員身份是萌新中的萌新,但觀眾身份是資深追劇人了,於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道:“目前國內觀眾的收視習慣是‘一天看八集都願意’,周播的話,不知道他們能否適應這個播出週期。”

林宇同樣以觀眾的角度出發,道:“最近幾年注水劇頻出,三四十集的劇,少則三分之一注水,多則一半注水,會不會讓觀眾覺得‘你又不是像美劇、韓劇一樣邊拍邊播,而是全部製作完成後再以周播模式播出,這麼水的集數,還吊胃口是幾個意思’。”

會議室裡只有張鈞沒有說話了,這是新人的矜持。

姜戈從來不拿資歷說事,問道:“張鈞,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老闆發問,那就不能矜持了。

張鈞是以演員的角度,道:“M國出品電視劇以電視臺製作為主,產量比我們相對少,電視劇主演班底相對固定,有足夠檔期完成周播任務,但我們的演員不僅有電視劇,還有電影、綜藝等等,檔期能不能跟著周播走,這應該是一個問題。”

“很好,你們提出來的問題都很關鍵。”姜戈一一解答起來,道:“其實在大家日常生活越來越忙碌沒有時間天天追劇的當下,周播是一個很好的播出方式,很多人都在追動漫和美劇,實際上是能接受的;注水的話,我們的劇不存在;檔期是一個問題,不過也能解決,那就是用我們自己人。”

好像,有那麼幾分道理。

眾人又開始思考。

姜戈繼續道:“我是覺得,播出週期拉長是有利於一部劇的口碑發酵的,能讓劇集物盡其用,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隨即一笑,道:“當然,我也知道周播模式所面臨的困難和所具備的優點,但白夜宇宙的打造,不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需要在三年內初見雛形,五年內形成IP生態鏈,所以,接下來我會加大力度出劇本,而一集的編寫、拍攝、剪輯、播出在一週內完成的這種模式,能試錯,可以根據觀眾喜惡隨時修改劇本。”

瘋狂!

這是所有人聽了姜戈這番話的第一反應,歐美那邊的幾個世界知名的IP宇宙,至少是花了二十年以上才形成規模的。

五年?

想都不敢想,甚至是天方夜譚。

莫嵐擔心道:“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一點?”

幾人中,黃濤入行時間最長的,經驗會多一些,急於求成是大忌,提醒道:“客觀來說,只要一部一部去拍,不管拍的好不好,這個宇宙就已經形成了,而除了客觀存在,還需要被廣泛的主觀認可,我個人認為,淺顯的說,被主觀認可的大IP宇宙,一定逃不開拍得好。”

“拍的好”三字加重了音調,姜戈自然明白他們倆的擔心和提醒,微笑著道:“你們放心,走精品的這一條路永遠不會改變,再有,快,不代表差。”

然後站了起來,兩手撐在桌子上,慷慨激昂的道:“各位,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可以見證和參與一個IP宇宙的誕生、發現、輝煌,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我有大把的商業片可以去拍,為什麼還要去弄這些別人放棄了的、不看好的東西?”

說著,眼睛從每個人臉上一一掃過,擲地有聲的道:“人要是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說好的不會做動員工作呢?

會議室裡一片安靜。

夢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