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可以。”朱標話語斬釘截鐵。

老朱不由的笑了笑,拿起了一張餅,道:“你爺爺當年也吃過這樣的烙餅,就是從沒吃飽過,那還是過年。咱小時候,那時節就想這天底下還是皇帝老子最為舒坦,這上朝的時候,一定是左邊擱一筐蒸的熱氣騰騰的饃饃,這右邊就是摞著一摞用油烙出來的大餅,這要是能吃上一口,估摸著腸子都得化了,咱覺著,那時候咱要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就算是死都值了……”

“如今你爹我做了這個皇上,一日三餐無憂,可天下還有著許多像你爺爺一樣,飯都吃不飽的百姓,你爹我此生不求能看見天下百姓人人吃的上肉,但咱希望這天下的老百姓,都能有口飽飯吃。”

“也只有這樣,這天下才不會出現像你爹咱這樣的人物。”

“你自小就長在王府,雖說見過戰亂,可到底是沒有過捱餓的滋味,這捱餓啊,天底下,恐怕沒有比這更難受的滋味了……”

“當年咱行走兩淮的時候,就看見那些飢腸轆轆的流民,兩隻眼睛都紅了,恨不得見人就吃,而你爹我快餓死的時候,就想著要是能有人給我一口飽飯吃,就算是拿我這條命去換都值了……”

“古代那些名臣賢士都勸說君王要以民為本,為何要這樣說啊?其根由便在此處。”

“這些,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你做了皇帝,都千萬不能忘記。”老朱諄諄教導,每一句都言辭懇切,飽含深意。

“孩兒一定銘記在心。”朱標重重點頭。

儘管這些道理朱標明白,但他知道,他與老朱最大的區別在於,老朱對於這些話語,是有著自己切身的感受和體會。

並且,他本人來說,就是一個最突出的例子。

真要是國泰民安,老百姓豐衣足食,這世上只會多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朱重八,而不是一個君臨天下的朱皇帝。

而將來,若是大明的皇帝不能讓老百姓吃飽飯,那一樣,會有和老朱一樣的人物站出來,去推翻大明的統治。

這一點,是歷史一再驗證過的。

在歷史上,李自成何嘗不是如此?

若不是被逼的沒辦法,誰又願意去幹這種造反殺頭的買賣?

而老朱和李自成唯一區別在於李自成失敗了,讓滿清撿了一個漏,而老朱成功了,成功將北元韃子幹回了草原。

老朱看著朱標的神情,亦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知道,這些道理朱標其實早就知道,但他作為皇帝和父親,還是不厭其煩的去說,去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就是希望將來朱標能身體力行的去踐行這些道理,做一個能讓天下人安居樂業的好皇帝。

為此,哪怕付出再多,老朱都在所不惜。

“行了,行了,吃飯都忘不了唸叨。”馬氏在一旁見老朱話說的差不多,當即就道:“兒子有一件大事,你這個當爹的,倒是忘的死死的。”

“什麼大事?”老朱一臉困惑。

有嗎?

咱咋不記得呢?

“能有什麼大事,咱兒子的婚事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