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在說之前,兒臣想問父皇和胡相一個問題,就是朝廷信用價值幾何?”

老朱和胡惟庸眉頭皺了皺,朱標的這個問題,可以說令二人皆是一頭霧水。

而朱標見狀,則是解釋道:“父皇,胡相,這自古以來,欲推行朝廷頒行新的法令,首要便是令百姓信服,自動遵從。”

“百姓若是對朝廷官府,心有疑慮,認為朝廷朝令夕改,便會對於朝廷頒行的法令產生輕視,並不信任……”

“也正是因為如此,秦時,商鞅變法最先做的,便是徙木為信,在百姓心中豎立官府的威嚴和誠信……”

老朱和胡惟庸仔細聽著,心中亦是感觸不少。

二人並非政治上的小白,甚至來說,是其中的高手,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對於朱標最先開始提出的問題,有了深深的思考。

而朱標則是繼續開口道:“父皇,丞相朝堂之上提議發行寶鈔,兒臣以為此策甚好,也知道這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可也正因為如此,才應該更加慎重。”

“寶鈔,雖只是一張紙,可父皇,這上面承載的,可是朝廷的威嚴和官府的信用啊!”

“若是朝廷只顧一味發行,不管不顧。那最終這些寶鈔淪為了廢紙,朝廷的尊嚴和信用,也不過是廢紙一張罷了!”

“今後,朝廷若是再推行什麼政策,百姓還會支援麼?”

朱標的話語,頓時令老朱和胡惟庸對於錢幣有了一些新的認知,他們聽後,亦是覺得朱標說的不錯。

這寶鈔是朝廷發行的,最終寶鈔成了廢紙一張,那朝廷的信用也和這寶鈔一樣,不值一提了!

老百姓可不管別的,他就知道這錢是朝廷發的,結果不能用……

滿腹的怨氣,只怕都集中在官府身上了。

“標兒,那依你之見?”老朱此刻也是認真的問詢起來。

朱標微微思量,就道:“父皇,若是平常之時,孩兒認為朝廷可以強制勒令民間交易,只許使用銅錢和朝廷發行的寶鈔,與此同時,設立寶鈔與金銀之間的兌換比例,只要奉行這一原則,終歸是不會差的太多的。”

“有金銀兜底,百姓心中便不會慌亂……”

胡惟庸此時忍不住打斷道:“殿下,臣要提醒一句,正是因為朝中缺少金銀,臣才出此下策……”

“所以,方才我所說,要稍改一番。”朱標也是立即接道:“朝中無金銀,可朝廷有鹽,有鐵,朝廷還有糧食。”

“盛世黃金亂世糧,如今我大明不過剛剛由亂轉治,這糧食,在百姓眼中,可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朝中,給那些官員發放的俸祿有一部分不也是祿米麼?”

一說到這個,老朱和胡惟庸頓時醒悟過來。是啊,這現在糧食可是堅挺的很。

這給官員發工資,發錢都是隻發一部分,發糧食才是重中之重。

這在亂世之中,糧食就是命。

“因此,兒臣以為,百姓手中只要持有寶鈔,就可以向朝廷換取糧食,食鹽,鐵等必須物資,朝廷的信用自然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