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民信部(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比如禮部,看似是六部之首,最為尊貴,可是,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其掌管祭祀等等國家禮儀章程。
拋開這些不談,單純論權柄,還是吏部和戶部權柄最大,一個管人,一個管錢。
就這兩個,已經卡住了絕大多數的地方。
老朱聽著,心中也是一動,細細想來,這所要掌控的事項如此龐大和雜亂,是該有一部牽頭去辦。
“那這新立的一部叫什麼呢?”老朱此刻也是撓了撓脖子,有些發愁問道。
“此乃皇上聖心獨斷,臣不敢僭越。”胡惟庸自是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搶著去替老朱做主張。
朱標則是攤了攤手,一臉無辜。
臥槽!
我只負責提建議而已,這起名的事兒,交給我幹啥?
老朱瞥了兩人一眼,見兩人的眼神,就知道靠不住,想了想道:“此部乃是為取信於民,彰顯朝廷威嚴和信用,咱看,就叫民信部吧!”
朱標聽著就感覺怪怪的,合著這又是老朱一個發明。
還真別說,老朱發明挺多的,在起名這上面,可以說頗有心得。
這以前,就為了顯示關係親近,會賜名給自己的心腹屬下,這後來,給自己兒子起名的時候也是如此。
編排出一套家譜,然後末尾還要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部首。
就這操作,硬是造出了不少新的字,這後來的元素週期表,有一說一,也他麼是受老朱啟發,整出了中文字。
“民信部雖立,可是這人員?”老朱又發愁起來。
起個名字並不複雜,可是後面搭建整個班子就沒那麼輕鬆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算是地方上的一個小廟,那也是要應有盡有,更何況,現在,要創設的是一個比肩六部的部門。
胡惟庸當即就道:“皇上,中書省可抽出一批精幹吏員充入其中。”
“父皇,兒臣以為,學府之中,一些年齡適宜的學子,可在經過考核之後,選出一部分成績優異者,進入其中。”
老朱聽著這話,也是點了點頭,這兩個法子都還算不錯。
可是很明顯,這肯定是不夠的。
真以為搭建出來的就是一個草臺班子?隨便搞兩個人就算完事了?
此時,老朱不由得懷念起恩科大試了,這要是再開一場,錄用個六七百人,肯定是夠用了!
不過這剛開過,再來一遭,不太合適。
朱標則是想了想道:“父皇,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明江山何處無人才?不如向天下發布徵賢令,凡是符合朝廷要求,不拘身份,不拘地位,一應錄用。”
“這民信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與買賣經商有關,我看還可以從一些商宦人家錄用一些人才。”
“這也是朝廷對於真心擁護朝廷的商家的回報和恩典。”
“不可,不可。”胡惟庸連聲勸阻,道:“殿下,此話在這裡說說也就罷了,若是被那些老儒們知道,只怕又要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