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亦是眉頭挑了挑,朱標平日裡在宮中做些什麼,老朱大致知道一些。

但具體什麼情形,老朱就知道的不真切了。

主要是自己這個兒子,老朱發現還是非常自律的,這一點,有時候老朱都有些自愧不如。

無他,起碼在色這一點上,老朱遠沒有朱標那般自律。

這還沒做皇帝的時候,老朱就有不少女人了,這做了皇帝之後,自然是有增無減。

而朱標,從始至終,似乎都沒這方面的嗜好。

這宮中,所養的宮人宦官,也不過是寥寥數人,可以說非常節儉。

相比之下,其他的一些皇子就大大不如了,就比如老二朱樉,一想到這裡,老朱就一頭黑線。

這小兔崽子,十二歲就不是童子雞了!

這後面也玩的挺花,和自己宮內的一些侍女亂搞也是有的,不過還算是有節制,估摸著是怕鬧大了,不好看。

當初這事兒,就被朱標說過一頓。

這小兔崽子,到現在還以為自己瞞的挺好,自己這個當爹的不知道呢!

說這個倒是扯遠了。

原先老朱還疑惑,這自己大兒子一天到晚在宮裡看啥呢?總不能是看小黃書吧?

現在老朱知道了,這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收集這些資料上面了。

這些資料實際上就擺在中書省,但是有這個毅力和心力去整理的人,這滿朝的文武大臣裡面,上上下下還真只有朱標一人。

別看這些資料不起眼,但是所反映出來的現實卻是非常直觀的。

由此,老朱對朱標更感欣慰,這自己百年以後,江山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老朱篤定,朱標手裡絕不會就只有這麼一份資料。

今番拿出來,不過是朱標平常積累的緣故,在其他諸多方面,誰能篤定朱標沒做相應的統計?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巧合的事情,偏偏就輪到他瞎貓撞上死耗子。

而朱標此刻則是神情不變,道:“諸位,本宮依據手中這份資料推測,每年我大明因水旱災害,保守估計有百萬頃土地減產,部分農田甚至絕收。若是興修水利,遏制水患,澇時蓄水,旱時放水,則我大明這些土地不僅可以杜絕絕收,甚至還可以起到增產作用,並且可耕農田可再增至少二百萬頃。”

“農,乃國之根本。”

“今番利國利民之事,設立一部,統籌規劃,豈不應該?”

隨著話音落下,滿堂寂靜,無人再提出反對的意見。

劉伯溫靜靜的看著這一幕,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微笑,大明的這位太子爺,實在是太出色了!

他跟著老朱身邊時間也不算短,對於老朱的性情也是知道幾分。

在劉伯溫的印象之中,老朱初看起來憨厚,而且足夠仁義,但是,論起手段,也是足夠的狠辣,操控人心,權術的運用,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帝王的兩面,在老朱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有些時候,劉伯溫甚至都覺得看不透老朱。

而朱標,不一樣,至少以劉伯溫眼光來看,朱標在對於人心的把握,以及對權術的運用上,功力還不算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