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靈了!”

伴隨著一聲唱諾,厚重的棺槨在十六名力士搬運下,放在了馬車上。

“棺”是直接裝盛屍體的木器,“槨”棺外的套層,棺外套槨,自有禮儀規制。

天子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而常遇春被老朱追封為開平王,自是以王侯待遇下葬。

馬車前頭,是清一色的五匹駿馬,俊朗非凡。

這已經是最定格的出葬儀程了。

除此以外,此刻,在京城的道路兩旁,有著精銳彪悍計程車卒排列在兩側,一直向前方延伸,看不到盡頭。

這是老朱特意從全軍抽調出來最為精銳彪悍計程車卒,從常府,一直排列到皇陵。

老朱的皇陵選址早已就選好了,只不過目前而言,還尚未開始搭建

而常遇春所葬之地,就在皇陵不遠處。

與皇陵比鄰而居,這風水也是上佳之選。

從開始到最後,每一個流程,都極為精細考究,務求做到完美。

也似乎唯有如此,才有稍稍舒解老朱心中的悲痛。

人前,老朱自然不會落淚,可伴隨自己十幾載的同袍兄弟,突然離世,亦是讓老朱頗受打擊。

而這件事,對朱標的打擊是最大的,這些日子以來,朱標一度心灰意冷。

常遇春在歷史上早亡了,而在這個時空,歷史雖然稍稍有了改變,但依舊回到了原點上。

這不禁讓朱標懷疑,自己的努力有沒有效果?

儘管現在的他的確設計了許多對大明影響頗多的政治制度。

可是,誰知道這一切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塵歸塵,土歸土?

如果最終歷史的樣貌還和原先一樣,那自己還有再做努力的必要嗎?

越是思考,朱標越是不敢去想,他也不知道答案。

此刻的他,只能憑藉心中信仰的火焰,在茫茫黑夜之中,給予自己一點力量,照亮前路。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情會經常發生,但是當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這篇祭文,又在朱標的腦海中浮現出來,這些文字彷彿有著魔力,可以給予人無窮的力量

每一個字,都熠熠生輝,讓朱標堅信,他的努力,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哪怕在最終的歷史洪流下,歷史仍舊如此,但他朱標,至少曾經努力過,無愧於心

他並未選擇逃避。

這是作為一名戰士的堅守。

在這裡,他有老朱,有馬氏,有一干兄弟,有同窗夥伴,還有一大批願為他效忠的臣子。

可他,在這個時代,也可以說是舉目無親。

整個世界,他也可以說是孤獨的,無人真正理解他心中的情感。

而此刻,他在這篇祭文中找到了些許慰藉。

信仰,可以讓人有了直面生死的勇氣,可以給人以目標和充足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