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一座學院拔地而起。

這座學校,要說建造,不過最近這短短一個月的工夫,就已經建造的差不多了。

學校內倒是不如一般學府那般精緻,精雕細琢,反倒是有著粗獷的豪邁風範。

這座學校裡面最大的莫過於一座演武場,可以同時容納近萬人進行不同程度,不同專案的軍事訓練。

軍校,雖然也是學校,但正因為其名字當中有個“軍”字,才顯得如此卓爾不同。

也因此,一切行為習慣全都比照軍隊,甚至來說,訓練的要求,比軍中更加嚴格。

因為,有資格在這裡就讀的是全軍的精銳和典範,自然要起到表率作用。

當然,除了這些操練的科目以外,還有文化學習課。

有從最基礎的文字開始教起的簡單課程,也有對於歷代軍事、兵法大家所著兵書的講解。

當然,還有現役軍中統帥的著作兵書。

當然,這些高階課程是選擇性開放的,不達到一定級別,是根本沒資格看的。

老朱也不傻,貿然將這些重要課程都公佈了,那豈不是等於洩密?

明軍各個將領的作戰方式和風格都公佈出去了,萬一被元軍探知了,以後這仗還沒打,就已經先輸一把。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

朝中誰心向北元,這還不知道呢!

張昶當年老朱那般厚待於他,許以高位,可結果如何?

還是心向北元,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去。

這樣的人要是得知了重要情報,通風報信,那豈不是要遭?

雖說一個張昶已經被老朱處死了,可誰知道朝中還有沒有第二個張昶呢?

除此以外,老朱不公佈,也是想用這根胡蘿蔔吊著全軍上下計程車卒。

這以往,兵法這種屠龍技傳授是相當有限。

很多武將著寫的兵書都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就算是《孫子兵法》這種級別的書,也並未得到廣泛的流傳。

武將們對於行軍打仗的本事,自然也是百般珍藏,留給自己的後人,很少向外傳播。

故而,往往就能在歷史上看到軍功世家。往往是連續幾代人都擔任統帥這樣的重要職位。

這想想老朱都不大樂意。

軍隊被一家一姓壟斷這還了得?這往後皇帝還不是形同虛設,調動軍隊,只怕還要經過某些人的同意……

故而,老朱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最好是大明有層出不窮的將領供皇室選拔,這才是大大的好事。

不愁沒人用了!

現在軍校的籌建,正符合老朱心意。

朱標漫步在校園之中,望著眼前種種的一切,他頗感熟悉。

也許眼前的建築和後世的完全不同,此刻這些建築充滿了古色古韻的風味,沒有現代化的氣息。

但是,從最根本上來說,對於朱標都是一樣的。

前世,他亦是一名軍校生,而此世,大明第一所軍校就在他的一力促成之下,最終誕生了。

熟悉的氣息在朱標心田流淌,令他分外滿足。

也許和歷史上一樣,自己這一世或許仍舊逃不開早亡的宿命。